长宁区归国华侨联合会:
你单位在区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长宁区法律科技产业建设的建议》的第032号政协提案收悉。现结合区委政法委、区科委、区投促办、区税务局的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2023年,中共中央印发《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纲要(2023-2027年)》对健全“智慧法治”建设机制制度作出总体部署。司法部印发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2021-2025年)》就“推进‘智慧法律服务’”,加快智慧公共法律服务重点实验室建设,……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提高法律服务智能化水平等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去年11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上海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方案》,重点围绕服务保障上海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强化“四大功能”,赋能法律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挖掘一批显示度高、示范性强的应用场景,有效推动研发一批创新型法律科技产品,持续深化法律与科技良性互动、融合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与时间安排。
为深度对接中央及市委重要文件精神,加快与提速系列改革举措在长宁有效落地与展示应用,今年来,长宁区通过整合区域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以律师、公证等专业法律服务数字赋能为重要抓手,加大与各类头部数字企业、法律科技应用公司的对接沟通,通过走访、调研、考察,努力搭建政府牵头,法律服务机构与数字化企业跨界合作,高校院所专业指导与理论支撑的四方联动机制。
一是搭建推进工作专班。组建长宁区司法局“法律科技”工作专班,由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伟琴牵头,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谢健具体负责,相关业务科室协同参与推进落实的工作专班。明确责任科室与联络员,并按改革项目,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倒排工作周期,有序推进改革任务。
二是走访座谈区域数字企业。1月10日,由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伟琴作为总召集人,组织北京金杜、北京炜衡、上海海华永泰、上海星瀚等区域8家长期深耕数字法律服务领域的律所代表举行工作座谈,重点围绕完善政法单位公共数据开放分级分类指南;鼓励打造数字化律所;引导、支持法律服务机构设立发展基金;支持法律科技企业、法律服务机构与高等院校合作法律科技产品孵化共建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听取相关律所意见建议。
3月至4月,由局党政班子带队科室负责人集中走访位于长宁虹桥临空的科技产业园,先后走访调研科大讯飞、百秋科技、容么么直播平台、爱奇艺视频等辖区数字科技企业,系统了解企业AI技术、交流法律科技应用场景、数字企业发展等情况、感受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与探索,考察学习安徽合肥科大讯飞总部、蔚来科技总部等全国头部数字企业,对接沟通法律与科技跨界联动改革设想,物色法律科技融合互动合作企业,积极思考法律科技应用实践场景。
三是促成“所校”法律科技实践合作。充分利用与发挥华政等区域法律院校资源优势,指导与支持星瀚等区域律师事务所与法学院校合作,开展以“法律科技”为主题的“走进企业的法律课”公益大赛等活动,主动引导未来法律新生力量关注当前法律科技应用改革发展趋势,加快促进传统法律教学与数字科技应用实现共融式发展。
四是参与互联网平台监管法律科技应用。聚焦数字平台经济区域集聚等特点,联手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互联网平台监管领域法律科技赋能实践。重点围绕互联网平台主管管辖、包容审慎监管、轻微免罚等互联网领域执法的法律界定、科技赋能监管、法理基础支撑等新兴领域开展研讨,促进深化长宁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试点改革,使互联网领域行政监管执法更有“温度”,更有“广度”,更有“精度”,更好服务区域良好法治营商环境。
五是发挥智慧矫正预防再犯监管优势。推动特殊人群传统监管模式赋能法律科技应用,自主研发全国首个社区矫正再犯罪评估模型,为科技赋能社区矫正精准化监管探索新样本。通过对矫正对象再犯风险26个静、动态因子分析,经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算,构建多元回归方程式,自动形成矫正对象再犯风险等级,同时根据不同风险等级自动生成个性化矫正方案,使社区矫正对象风险隐患评估更具精准性、科学性与专业性。自去年11月底该社区矫正再犯罪评估大模型运行以来,再犯风险预警准确率高达78.1%,基本与国外同类型罪犯重犯模型先进水平比肩。
六是推动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以北新泾24小时数字司法所为工作样本,结合各街镇地区实际,通过数字赋能与大数据运用,积极打造符合各街镇实际的智慧化公共法律服务场景。如天山司法所结合辖区内金虹桥商圈平台经济集聚实际,围绕优化法治营商服务主题,研发天山法“智”商圈小程序、天山法治地图等线上服务平台与设置线下法治商圈驿站、民商调解中心等功能载体,逐步形成“多维度、立体式、全覆盖”的联动式法律服务供给体系。
依托区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平台,今年区司法局主动将法律科技应用改革工作纳入《长宁区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工作方案》督办任务予以推进与落实,努力形成制度管理、任务明确与责任压实的监督工作机制,真正助力本市法律科技任务在长宁落地生根。
七、开展“法律科技”圆桌论坛。围绕本市改革任务,积极开展“法律科技应用与发展”圆桌论坛,汇聚高校专家、律师、数字科创企业负责人等多方专业力量,重点聚焦数字化领域法律服务中数据跨境交易安全、人工智能法律服务等技术风险;企业不同经营阶段的数据合规风险、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让社会民众更精准便捷获得公共法律服务等主题展开探讨,有效引导律师事务所和数字企业就如何更好对接需求供给、更好发挥大数据资源优势进行互动交流,共研共商法律与科技跨界合作改革思路,加速法律服务与数字科技的双向驱动和融合发展。
下一步,区司法局将积极联手区商务、科委、市场、投促、税务等区优化营商服务职能部门,重点聚焦法律服务与数字科技跨界联动与双向驱动,搭建区域法律科技信息共享协同机制,有效链接长宁区法律服务业与科创企业,最大化发挥长宁数字产业发展特色和区位优势,努力形成长宁法律科技应用改革特色。
在对内赋能方面,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科技应用圆桌论坛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需求匹配、业务对接、项目合作、场景开发等多种方式,努力搭建区域数字科技企业与法律服务业间交流互享、合作共商的良性沟通平台,积极营造数字企业科技赋能法律服务业能级提升,法律服务业保障数字企业有序发展的合作共生的法治营商良好氛围。二是持续推进“一所一特色”数字增能法律服务项目。围绕地区特点,借力本市“一网通办”长宁旗舰店、智慧矫正、涉外公证一件事等现有应用场景,挖掘街镇社会基层治理全新应用程序,有效探索公共法律嵌入式服务供给模式,努力打造“一所一特色”、“一街一品牌”的各具特色的智慧公共法律服务项目。三是继续开展区域律所、数字企业大走访、大调研,全面收集与汇总、分析与研判区域律师事务所案管业务系统、AI智能法律服务等法律科技应用优化与整合。结合法律服务业自身特点,积极研发符合律师事务所业务规律、便利律师执业的科技应用程序,为加快推动数字化律师事务所建设提供技术力量赋能与专业数据支撑。四是深度对接“解纷一件事”平台,有效整合“三所联动”、“智慧调解”等现有工作项目。结合“一网通办”中的“免申即享”“好办”“快办”等便民服务场景,积极跨前对接区审改办、区大数据中心等部门,通过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多方在线联办等方式,尝试打造具有长宁特色的多元解纷应用新场景、新服务。
在对外驱动方面,六是继续迭代升级政务服务改革,便利区域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成功打造长宁“效律办”律师业全生命周期在线服务品牌,构建长三角律师跨省执业通办应用场景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律师行业执业许可申办环节、简化申办内容。强化数据运用与信息共享,持续升级改造长三角律师跨省执业通办应用场景,切实方便律师群体长三角区域的执业流动与交流。七是探索全新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应用新场景。以“长宁国际数字化法律服务发展轴”为牵引,围绕长宁苏河亲民景观步道公共法律服务融入与长宁东、中、西(东片愚园路法治文化街升级、中片金虹桥平台经济商务白领需求回应以及西片“虹桥之源”在线新经济园法治营商环境营造)营商服务串联,努力打造以“‘宁身边’法律服务站”为主题的“一带三点”全新数字化公共法律服务应用场景,在保障民众普惠化法律服务同时,兼顾营商法治服务功能。八是健全常态化“法律科技”圆桌论坛常态机制,实时选取法律科技领域前沿热点话题,通过主题发布、建议征集、项目招募等方式按季定期召集区域律师事务所、数字企业、高校等各方参与交流探讨,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与资源共享合作。九是筹备组建“长宁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与长宁区法律科技应用与发展联盟。以依法治区办、区法宣办名义牵头,组建包括区委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等政法各家;区发改委、市场监管局、商务委、科委、投促办等营商服务管理部门以及华东政法大学等专业法学院校参与的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由区司法局主导推动,华东政法大学等法学院校;科大讯飞、甄零科技等法律科技企业以及上海海华永泰等区域部分律所共同参与的区法律科技应用与发展联盟。通过共同体组织架构有效机制运作与联盟中政府、院校、法律服务机构、法律科技企业等四方专业力量共研共商改革应用工作模式,加快推动法律科技应用与发展改革举措在长宁的落地见效。主动推出首份数字企业热点法律服务指引(法律服务包)精准服务数字科技企业;启动今年首场长宁法律科技应用产品宣介会,及时展示长宁法律科技实践阶段性成果。十是以长宁“3+3”产业发展为基础,着力打造法律科技创新生态圈。依托“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积极吸引法律科技企业落户长宁,深化落实长宁区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法律科技企业和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十一是鼓励产业端与科研端合作,广泛收集法律科技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诉求,进一步优化完善诉求快速回应和解决问题的服务机制,结合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优化政策工具,推出针对法律科技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的“个性政策包”,进一步加大法律科技产业支持力度,鼓励各方共建法律科技产品孵化实验室,促进法律科技技术与产品实现产业化。十二是鼓励法律服务机构加大对法律科技产品研发和应用的投入,以云课堂形式开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专场培训,积极辅导区内法律科技企业,主动对接法律科技企业难点疑点,采取“责任到底、逐户落实”方式,为专营法律科技研发领域企业提供税收扶持与优惠,鼓励相关企业加大法律科技应用领域研发力度。
通过上述政策叠加、机构赋能、专业支撑等工作举措,抢抓法律科技应用改革的工作东风,充分发挥长宁数字化产业战略优势,积极融入本市“五个中心”建设战略布局,有效助力本市数字化转型,为本市法律科技应用与改革提供长宁实践案例与工作样板。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法律服务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建议!
上海市长宁区司法局
2024年5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姓名:束佳乐、刘俊 联系电话:22050988
联系地址:长宁路599号932室 邮政编码: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