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签发人:詹镭
刘阳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上海硅巷”街区创新氛围营造,促进长宁区科创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本提案的办理概述
区科委认真研究区文化旅游局等部门提供的会办意见,并于3月6日对建议委员上门拜访、当面沟通。结合推进工作,形成答复意见如下。
二、对建议的答复
(一)总体规划
长宁结合区域实际,把握科创回归都市机遇,积极探索打造“上海硅巷”科创街区。2022年,区科委科协会同相关单位成功申报创建“上海硅巷”科创街区。
2023年,区政府通过《长宁区全面推进“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并正式对外发布。该方案划定了硅巷的四至范围,梳理了五大板块科创基础及优势,设定了四大具体任务及重点实施6大专项12个子项行动,提出五条基础保障措施。
2024年,区委常委会承接区委重点调研课题——关于整合科创要素资源,增强创新策源功能,推动“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并形成调研报告。该报告重点梳理了“上海硅巷”科创街区主要情况和短板不足、对策建议以及成果运用转化的具体举措,着力推进“七个专项行动”,促进调研成果转化。
2025年,区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通过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梳理载体空间资源、培育高质量孵化器、做优科创金融服务、提升街区形象氛围等举措,不断推进“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
(二)具体举措
我们将继续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产业生态圈、不断优化服务功能、持续提升整体环境,全力提升“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影响力。
1、关于加强街区创新氛围营造的建议
我们重点打造了“硅巷NO.1”、硅巷创客厅、武夷新象限、翡悦里等科创空间。“硅巷NO.1”复合创新空间具有前沿科技产品展示、科学家精神传承、科创企业服务和人才培育、科技知识普及等综合功能。硅巷创客厅占地约700平,分为办公、展示、服务三大核心区域,其中展示区域占地面积近一半,以科技与艺术融合为主题,打造出永不落幕的科技秀场。区科协成员单位利用现成资源,将前沿技术、新颖产品、创新理念等引入公众生活。硅巷范围内相关企业,如西井科技、晰航、观池等都参加了科技小馆创新探索活动,展示企业创新成果。区域内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硅酸盐所于2022年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上海钱学森旧居于2024年加入全国“钱学森”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联合体。“上海硅巷”百年传承,“矢志创新,科技报国”的情怀为街区创新氛围更添色彩。我们团结引领以院士、专家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截至2025年初,我们共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15家,其中,联合利华专家工作站连续3次获评优秀工作站称号。
街区内定期组织召开“上海硅巷”早餐会、中美青创大赛、脑机接口产城融合会议、创新说等科创论坛活动,为企业家、青年创客提供思想碰撞的空间和平台。2024年,成功落地并举办第十六届(2024年)传感器与MEMS产业化技术国际研讨会(暨成果展),这一国际顶级学术交流活动成为硅巷聚合国际创新要素,增强创新策源功能的重要标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导流海内外各类学术资源,开展品牌赛事、文化体验、艺术导览等活动,扩大辐射效应。
区文旅局着力推进培育“科创+文化”融合新IP。结合“上海硅巷”建设,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融入文物建筑、非遗元素,与硅巷企业联合设计特色文创产品。将“上海硅巷”纳入CITYWALK城市微旅行线路,打造科普主题城市微旅游,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区科协结合区域特色,打造了一组原创科普IP,在2024年科技节上正式发布《创客家族》形象片,来自微系统所的“小黑哥”、上海硅巷的硅宝、代表青年人的青青老师、代表科技工作者的DR.N、代表青少年的可可和闯闯,以及代表长宁生境特色的苏河小泾灵齐齐亮相。另外,创新式美育科普赋能“上海硅巷”科创街区项目已正式启动,其中包含“上海硅巷”科创街区新的原创IP征集以及IP应用工作坊。新IP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揭晓。
2、关于深化资源对接与共享的建议
2024年,区委确定“关于整合科创要素资源,增强创新策源功能,推动‘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重点课题调研。区委常委会第一时间成立课题组,开展了关于“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资料梳理、数据分析、实地排摸、学习考察、座谈交流、专题研究等调研活动。最终,梳理出“上海硅巷”科创街区提质升级的基础优势及裉节问题,研究提出符合实际、加快落地的思路举措。
2024年,区委统战部成立“一号课题”调研组,印发《长宁区统一战线助力“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广泛开展调研走访、座谈交流,服务区域发展重点任务。多次导流统战条线新阶层科创服务团、党派专家资源问诊硅巷企业。
2025年2月12日,“上海硅巷”科创生态协同创新平台、“集成电路应用创新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揭幕。该举旨在聚焦先进半导体、产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整合科创资源,发挥协同创新优势,将中国科学院双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长宁、发展壮大,以更好支持“上海硅巷”建设。
3、关于优化重点产业布局的建议
我们结合街区内目前已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科创载体、高质量孵化器等,聚力两大核心产业,进一步提升街区显示度。一是聚力于深耕产业互联网。横向上,集聚优势资源,重点打造细分赛道产业互联网企业集群。纵向上,增强链式思维,持续筑牢AI、大数据等产业互联网底层技术基础,不断丰富AI+产业应用场景,形成“以产业互联网平台集成AI、以AI技术支撑产业互联网”的双向互动、相互赋能发展态势。二是做优做特集成电路产业。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所在集成电路方面的技术研发优势和成果转化平台优势,重点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未来产业,瞄准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传感三大产业方向,更加突出前沿探索,更加突出创新策源,集中力量做优做特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等前端环节,加快培育未来产业集群。
4、关于强化创新品牌效应的建议
一方面,我们持续培育“科字号”社团集群、开展各类主题沙龙,办好创新说、智链加速器、“上海硅巷”早餐会、创投沙龙、创投下午茶等系列活动,并将区域内历史人文、文创等资源结合进来,从而提升长宁区“科技节”影响力和显示度。同时,我们主动对接中央广播电台、市委宣传部等,争取多方位宣传,加快形成效应。2024年4月,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探访上海硅巷,百年老弄堂变身科创企业孵化器》采访。仅2024年,累计接待各类参访调研近百次。
另一方面,区文旅局大力推动“文旅+科创”深度融合。结合数字长宁战略,借助“上海硅巷”专业力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以公共文化场馆云展览、云直播、云体验等数字服务为基础,健全数字文化服务矩阵,向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丰富的智慧文化新体验。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强化品牌宣传,加大对“上海硅巷”的宣传推广,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5年4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姓名:朱丹丹 联系电话:22050969
联系地址:长宁路599号 邮政编码: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