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宁区第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9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 索引号:SY0024384790202400017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其他
  • 发文字号:长科委〔2024〕15号
  • 发布日期:2024-05-07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签发人:詹镭

陈青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在长宁推进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的工作建议”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长宁区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双轮驱动、相互赋能,以科技创新激发老城区的新活力,打造“上海硅巷”科创街区,打造产学研一体的科创高地,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探索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等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主动探索一条科创回归都市的长宁新路。

一、优化功能布局,构建创新载体

长宁区结合城区载体布局特点,打造开放式、创新型、产业化的核心功能区,形成“东、中、西”联动发展的创新活跃带。东部片区以“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为核心,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金融科技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与中科院微系统所、硅酸盐研究所等合作,加快布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创新产业集群,重点打造新微智谷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新技术产业孵化空间。中部片区以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发展为主题,服务街区品质和智慧化水平持续提升,助力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数字化转型。西部片区支持“科研、转化、服务、产业配套”为一体的功能性平台落地,形成一批主题鲜明、相融共生的特色产业园区和优势产业集群。

二、创新转化模式,实现良性循环

长宁区探索政府、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共赢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东华大学通过运营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形成符合自身优势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一)三位一体、协同创新的“新微模式”

“新微模式”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微系统所”)、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工研院”)、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微集团”)三者所构建,针对微电子材料、先进传感器、物联网与无线通讯、高可靠性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多种“卡脖子”问题,已形成产学研转化的闭环和协同创新生态,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加快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新微模式”以资本为纽带,搭建了完整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逐步实现了以市场化手段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问题的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辐射带动效应,实现了“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的有效结合。

(二)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全链条创新体系

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构建“创新载体+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创业投资”四位一体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从技术评估、市场判断、合作方筛选、商务合作设计、合作谈判、合作实施、企业孵化及融资等全链条专业服务。

东华大学集成学校科技创新优势资源面向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企业全面开放,与科技园建立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出版社时尚智库数据面向科技园企业开放;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聚焦细分领域,以学校优势学科为基础,聚焦高端纺织、新材料、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行业领域,形成以专业化实践平台、技术研发平台为核心的技术转移体系。

三、优化政策环境,激活创新活力

长宁区先后出台了《长宁区鼓励科技创新的实施办法》、《长宁区深入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实施办法》,鼓励企业围绕关键技术、硬核科技开展科技攻关,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合作攻关并实现产业化,鼓励企业开展各种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助力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

四、开展概念验证中心建设调研

概念验证中心(Proof-of-Concept Centre, 简称PoCC)是国际上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商业化的重要载体。它通过提供种子资金、商业顾问、创业教育等对概念验证活动进行个性化的支持,主要帮助弥合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与可市场化成果之间的鸿沟,促使高校科研人员成功踏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步”。美国在该方面已经进行近20多年的尝试,其中,尤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冯·李比希中心(概念验证中心)具有代表性。

从2018年前后,我国开始概念验证中心的实践性探索。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合肥、天津、成都、苏州、日照、武汉、石家庄和西安等地在围绕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概念验证项目支持、概念验证资金设立等方面展开布局。其中,杭州提出要打造全国首个成果概念验证之都,武汉提出要打造支撑中部、辐射全国的概念验证高地。

上海已于近年积极开展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工作。当前上海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主要由两大主体承担,即高校与园区。高校为主体的概念验证中心“零散性、专业化”特点突出,而园区为主体的概念验证中心呈现出“系统性、集成化”特征。

(1)分散小型专业的高校概念验证中心。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创新资本研究院设立高校概念验证示范中心,属于上海较早一批建立概念验证中心的机构。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纷纷设立概念验证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校为主体的概念验证中心主要依据自有转化特长(如医工类高校可就临床进行转化并构建相应平台)进行建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分散性、小型化及专业化突出的特征。

从概念验证实践角度来看,上海高校为主体的概念验证中心表现出以下四个共通特性:

“需求方”出题,即市场需求调控概念验证中心的孵化项目内容。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通过“医工交叉平台”,聚焦医工交叉,由瑞金医院、长江医疗等医卫机构医生做为概念出题人,提出医疗器械方面临床需求;

“实用化”验证,即由提出项目的人员对转化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并由转化方进行实验可行性验证,如上海理工大学由教师作为“验证答题人”,提供医疗器械需求的技术验证方案,进行临床实际应用需求的实验室验证;

“小资金”撬动,通过校内财政资金、校企横向经费等资助方式对验证项目进行资金资助,后续通过撬动社会资本或搭建资金筹集平台等方式推进验证项目的持续孵化;

“大配套”服务,即主要依托校园资源建设覆盖资金平台、技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平台和商业化顾问团队等支撑体系,为验证项目的商业化进程提供咨询服务。

(2)系统集成的园区概念验证中心。上大科技园区与上海大学工训中心共同建设并成立了上海市首个环上大智能制造概念验证中心。环上大概念验证中心位于张江宝山园,总面积超1200平方米,拥有联合办公、独立办公、会议室、研讨室等完善设施,为初创项目提供“技术+商业”双重资源。

环上大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方向、设施布局呈现显著的园区特色,因此可将此类概念验证中心定义为“园区型概念验证中心”,中心具备全面的技术商业资源,本身呈现系统化、集成性特征,只需引进合适的孵化项目进行培育。据悉,目前已经首批入驻了以盟德生物为主的细胞转染项目,项目由北京大学与上海大学的研究人员主导,主要围绕开发结合纳米膜材料的微通道细胞转染技术展开。

五、结合长宁实际,探索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的长宁模式

长宁区要充分依托长宁产业发展的优势,结合上海硅巷建设,充分发挥区内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探索建设具有长宁特点的概念验证中心。

(一)中科院微系统所概念验证中心建设

结合中国科学院百年所庆,充分发挥微系统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处)、新微企管、中科新微科技园公司等新微体系创新策源能力,共同打造上海硅巷专业孵化器、中科院概念验证中心及国际青年人才创新中心,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组合拳。

推进建设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所概念验证中心:由中科新微科技园公司免费提供场地(园区公司已购置亨通大厦报废的550平方米立体停车库,购置成本为1100万),由政府提供初期改造资金和运营补贴,微系统所(成果转移转化处、新微集团)提供内容和服务,围绕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所重点领域项目进行联合运营。

目前理微医疗(微系统所培育的新型研发机构)、集成电路创新实验室(微系统所研发机构)等已有入驻意向。

概念验证中心将为入驻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评估、技术可行性分析、工程样机生产、小批量试制、商业评价等概念验证服务,提供稳定项目资源及必要仪器设施设备,提供良好的概念验证、创业孵化和路演展示条件和基础。

(二)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概念验证中心建设

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探索“学科+成果+转化+投资+产业”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模式。

设立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的概念验证基金,挖掘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解决研发早期资金不足而造成项目中断的普遍问题,并在成果概念验证过程中,将创新性、应用性与可转化性相结合,实现基础研究、概念验证、工程化、产业化落地的有效衔接。中心将每年筛选5-10个项目,给予每个项目50-100万元的验证资金支持,验证时间不超过1年,并完成验证结项的可行性论证。

以“概念验证先行,种子孵化跟进”的科创企业培育理念,投资早期项目,资助模式采用无偿资助+先投后股(股权由科技园概念验证中心持有)+产业落地(基金资助方)+优先投资权(基金资助方)的方式,促进“从0到1”的硬科技创新创业,以产业思维寻找创新技术,以产业场景验证技术落地。

概念验证的内容包括技术验证、商业验证、培育转化、成立新公司转化的可行性论证、落地孵化等,充分利用东华大学科技园现有的办公场地等作为概念验证中心的办公场地,利用东华大学的实验室及设备提供技术验证服务。

最后,我们感谢并欢迎您持续关注和支持长宁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与我们一道积极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长宁落地开花。

 

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4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姓名:王建涛      联系电话:52388272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安西路35号      邮政编码:200050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