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签发人:余双
蔡奕奕、杨维诘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的072号政协提案已收悉。提案聚焦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从中小微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融资环境、政策环境等角度,深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建议。针对提案建议,我们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提出解决采纳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作为上海民营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长宁区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不断加强与民营企业联系走访,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区共有民营企业3.8万户,占全区企业总数的75.7%。民营企业已成为长宁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一、关于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
探索建设都市型科创高地。落实落细“上海硅巷”三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科创载体、科创服务、场景活动等六大专项行动,“上海硅巷”创客厅为初创企业提供拎包入驻服务,成立科创街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联合中科院微系统所、新微科技集团推进高质量孵化器建设,举办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科创市集、“硅巷早餐会”“创新说”“海归在硅巷”等活动,助力西井科技、黑湖科技等一批创新型民营企业加速壮大,并培育集聚更多科技型民营企业。
不断发挥基金引导带动作用。区引导基金聚焦重点产业,出资参与设立宇航基金、生物医药基金,主要投向航天航空、生物医药等领域,引导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实际出资约9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逾百亿元。区属国企探索开展基金投资,2024年投资上海璞跃赋胜基金,基金重点布局工业机器人及智能终端、AI技术、绿色科技赛道;出资参与设立上海科创母基金三期基金,以“投早、投小”理念,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领域;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组建国资科创基金,助力科技类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支持体系。推动全区政策整合优化,出台推动重点产业集聚发展政策以及加快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等支持创新生态优化专项政策,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统筹协调的政策服务体系,支撑和推动中小微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开展科技金融服务,发挥“科技金融服务站”效应,为中小微民营企业研发创新、市场拓展和产业升级提供资金支持,2024年共举办8场专题活动,完成3笔科技履约贷、5笔科创助力贷、1笔小巨人信用贷。
二、关于强化民营企业融资支持
建立健全区级融资协调机制。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要求,我区加快建立区级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分管副区长担任召集人,区发改委、区投促办联合牵头,区相关部门、各街镇、园区作为成员单位,并联合了20余家银行分支机构。建立部门联审工作群、街镇园区上报群、银行联络沟通群,确保任务迅速下达、工作形成闭环。自2024年11月以来,累计向银行推荐九批有融资需求企业、合计230余家;目前,银行已授信企业132家、合计授信额度超过7亿元。其中,推荐和授信的大部分企业是民营企业。
强化企业融资担保财政支持。主动加强与市融资担保中心、经办银行协同配合,持续推进“长宁企业贷”批次担保业务,积极支持创业担保贷款担保业务,努力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截至2024年底,我区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余额23.93亿元,惠及企业735户次;2024年,财政贴息贴费金额合计452.19万元。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模式。支持金融机构打造以企业知识产权和综合创新能力评价为核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2024年,工行延安西路支行、兴业银行长宁支行、泰隆银行长宁支行、江苏银行长宁支行获评“上海市银行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特色网点”称号。支持银行机构走进园区、楼宇等举办金融讲座,宣传“知识产权质押贷”“人才科创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民营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三、关于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紧密对接全市工作部署,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7.0版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探索推出了一批首创性改革,持续推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发展。如,降本增效持续深化,入驻企业足不出楼实现许可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理;精准监管更加高效,组建全市首个服务监管超大型电商平台的专业网络交易市场监管所,搭建全国首个健身行业“公证提存”预付资金监管平台;为企服务富有温度,深入推进“蓝鲸”护企、“检察护企”,促进国内首个航空争议一站式解决平台充分发挥作用。
加强民营企业走访服务。向上推介先进典型,推荐2家民营企业作为市工商联国际合作委员会创世成员企业、3家企业作为市民营科技孵化器地图成员;向市发改委推荐2家企业纳入市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典型案例。搭建民营企业分享交流平台,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月活动,举办全市首场“企业ESG能力提升与国际化高质量发展”中外商会海上沙龙专场活动,累计举办10期民营经济圆桌会活动;组织参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监测,组织民营企业参加民营企业运行情况、社会责任调查等在线问卷调研,推荐2家民营企业和1家园区纳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监测体系。
不断强化产业政策引导。积极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我区制定出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文件,研究形成“1+5”政策体系。其中,“1”是智能互联网、航空及运输服务、时尚消费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从做大做强高能级主体、提升特色产业集群能级等方面,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同时,布局生产性互联网、直播经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车、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赛道;“5”是人才发展、科技创新、总部和中小企业、节能降碳、质量品牌专项政策,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培育新动能。
下一步,我区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不断提升民营企业感受度。以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为抓手,不断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为市场注入更多长期稳定性,确保权力运行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做到惠企政策对外公开、通俗易懂、便于申请,让企业找得着、看得懂、拿得到、得实惠。与市场主体多沟通互动,把企业遇到的堵点难点转化为工作的要点重点。搭建诉求闭环解决机制,高效解决民营企业问题瓶颈。常态化组织民营企业座谈交流,收集企业意见建议;聚焦2024年重点行业规模靠前的重点企业、市领导走访企业以及市高能级企业等重点企业名单中的民营企业,分层分级开展集中走访服务;落实专人跟踪诉求解决情况,重点诉求上报市调度专班专责小组、区经济运行专班推进解决;深化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建立企业服务专员队伍,推动企业走访和诉求解决。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合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协调推动各项发展政策举措落实落细,做好区新一轮发展政策的宣传推介,加快落实政策兑付。同时,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赛道。研究如何更好地培育集聚创新型民营企业,推动民营企业在合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同时也希望你们继续关心支持我区经济发展,把实际工作中好的建议提供给我们,持续为长宁发展出谋划策。
上海市长宁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4月11日
联系人姓名:刘燕婷 联系电话:22051120
联系地址:长宁路599号1120室 邮政编码: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