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2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索引号:SY00243825X0202400015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其他
  • 发文字号:长发改 〔2024〕18号
  • 发布日期:2024-04-25

张燕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针对企业的提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落实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自2018年开始,长宁区委、区政府每年制定出台全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紧扣全方位提升企业感受,践行“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服务理念,探索具有长宁特色的改革举措,努力打造贸易投资更便利、行政效率更高效、政务服务更规范、法治体系更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长宁区推出优化营商环境7.0版方案,在对标改革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以企业为中心,全力做优金牌政务服务、集成政策服务、优质人才服务、精准企业服务、活力创新服务、包容审慎服务、综合监管服务、特色法治服务八项服务。您提出的几条建议与长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向非常契合,有助于长宁营商环境提升。

一、持续加强企业诉求回应

长宁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企业的服务,依托“区领导重点服务、行业专业服务和属地综合服务”相结合的“三级三系”服务机制,做好重点企业“一企一档”动态管理,2023年全区累计联系走访企业2.3万余次。借助“长宁营商通—企业服务小程序”信息平台和诉求回应系统,通过在线的手段拓宽企业诉求上报途径、加快企业诉求处置速度,诉求解决率99%。建立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深入推行体系化服务企业模式,发放重点企业“服务包”2000余家。推进服务专员体系建设,相关机制不断完善,目前共有320名服务企业专员,匹配服务逾3500家企业。

同时,依托区经济运行工作专班机制,发挥部门间协调调度、督促督查等作用。通过加强调研走访、优化政策制定等方式,区专班不断加强对区域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在产业政策宣传、发动补贴申报以外,聚焦企业困难堵点,在区层面研究、制定、解决企业跨部门难事。在区层面外,积极向市专班申请协助,2023年,区专班就危化证到期续办等问题积极向市经济运行专班、市商务委反映,在推动个案问题顺利解决的同时,提供相关素材协助市层面加快研究工作,推动面上问题批量解决,有效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二、搭建沟通平台

(一)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积极做强“长宁服务企业大讲堂”“大虹桥商务会客厅”品牌。对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博会溢出效应、服务贸易创新等重大战略和任务,积极打造“长宁服务企业大讲堂”和“大虹桥商务会客厅”营商服务品牌。“长宁服务企业大讲堂”是区商务委联合相关部门,以线上线下方式开展主题丰富的法律法规培训、产业政策宣讲、专题讲座等,从企业财务合规、上市流程及条件、税务、社保、劳动保障等方面助力更多的长宁区优质企业健康发展。“大虹桥商务会客厅”以企企交流为核心,持续举办高规格的会晤接待、高能级的品牌活动、高精准的产业对接,为企业搭建互利共赢的“生态圈”。2023年,“长宁服务企业大讲堂”共举办281场,服务企业近13000家;“大虹桥商务会客厅”共举办78场,服务企业近1500家。

(二)充分承接进博溢出效应。依托进博会,开展一系列进博相关活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促进企业业务发展。2023年,举办“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领军者”颁奖仪式暨大虹桥-中欧企业跨国交流合作平台成立活动,持续增进中欧企业交流互动,提升企业的投资体验,助力企业实现加速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举办首届创意双城汇-中意活动月暨大虹桥德必WE国际数字时尚创新中心开园活动,启动“创意双城汇”,落地中意设计交流中心长宁基地,多维度丰富“大虹桥-中欧企业跨国交流合作平台”的经济与文化内涵。联合区委宣传部,组织第六届进博会开幕倒计时100天采访活动,吸引央媒记者团近百位记者来访长宁,助力区内米其林、丹纳赫、江森自控、福迪威、纽仕兰等展商企业以及区内“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企业百秋露出。与东方国际合作,举办第六届进博会倒计时50天暨“迎进博品质生活节”发布会、“新市场、新合作、新引擎”发布与签约活动等。推介展商康宝莱、尚芸诗、新联纺等在进博会官方配套活动中进行露出。

同时,持续发挥人大桥梁作用。一方面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多听取人大代表相关建议,充分发挥代表建言献策的职能作用。另一方面持续深化区政府和人大联动机制,加强营商环境协同推进。

三、持续发展楼宇经济

长宁区一直高度重视楼宇经济,推进楼宇载体的高质量供给,做好新建楼宇、存量改造、产业园区的资源盘整和分类推介。2023年区重点商务楼宇产税31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2%左右;亿元楼36幢,其中金虹桥国际中心连续两年成为当年全市首幢税收“百亿楼”,单位面积产税超10万元/平方米,创造上海商务楼宇单位面积产税高峰纪录。围绕发展楼宇经济,长宁区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搭建各类平台,促进产业、企业的交流。通过组织主题沙龙、产业交流会等合作交流座谈,积极举办各类政策培训指导、楼宇沙龙,搭建优质渠道平台,扩大长宁投资促进“朋友圈”。发挥各个营商主体的积极性,联合街道、地市商会联合会、行业协会等单位,组织各类如企业主题下午茶等活动。

(二)突破区域界限,加强招商引资和产业指导。积极挖掘相关资源,围绕区重点产业,不仅仅局限在单个或个别楼宇,而是面向全区、全市乃至全国,通过“走出去”招商、寻找战略合作伙伴等手段,积极引进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企业,形成提升集聚效应;加强政策引导,通过配置合理的政策,帮助优质项目落地,做优做强长宁区重点产业,推动地区传统产业升级;形成区域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立足生命元山、联影医疗等项目打造“大虹桥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等,逐渐形成长宁招牌,擦亮长宁名片,推动提升区域营商环境。

(三)推动服务、政策进楼宇。积极开展送政策进企业、进楼宇等精准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大虹桥中日企业交流发展联盟为在华企业提供外商投资向导、就业、医疗、住房租赁、政企合作等服务。在全市率先探索推出“人社服务进楼宇”专项行动,围绕区域重点楼宇,提供就业培训、人才服务、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全方位人社服务,着力完善“楼门口”服务体系,开展“一企一专员”工作机制,推进“进社区、进楼宇、进企业”。

今后,长宁区各部门也将继续加强与企业家的联系,搭建政企沟通、企业交流平台,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强化楼宇管理和服务,共同推动长宁营商环境发展。

感谢您的建议,我们将予以解决或采纳。同时真诚地希望各位代表能继续为长宁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