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宁区政协第108号平时提案的答复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索引号:SY00243825X0202100060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
  • 发文字号:长发改〔2021〕23号
  • 发布日期:2021-05-11

对长宁区政协第108号平时提案的答复

长发改〔2021〕23号

龙伟、屠磊、李瑛珺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挥俱乐部集聚效应,助力营商环境再创佳绩”的提案收悉,经与区商务委、人社局、科委、投促办、工商联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城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自2018年开始,长宁区委、区政府每年制定出台全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从事物发展全过程、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出发,坚持从时代进步中把握改革命题、从生产实践中找准改革方向、从改革高地中学习改革智慧、从社会期盼中汲取改革动力,按照“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改革”的思路,坚持以企业需求和感受度为导向,坚持“容缺、容错,扶新、扶特”,探索具有长宁特色的改革举措。一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都作为区委、区政府重点督察目标和区政府重点工作目标。

此次龙伟等委员聚焦建立集创业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创新科学家等集聚型俱乐部,在营商环境、产业发展、政策辅助、人才培养等各种维度建言献策。我们认为这些建议非常具有针对性,对我们推进区行动方案落实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推动企业家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发挥参谋作用

(一)加强政企政社沟通。建立定点联系、定期走访、会议论坛等常态化制度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平台,探索营商环境监督员、营商环境咨询专家制度。健全“政府、业主、企业”三方联动机制,整体部署,群策群力,协商解决楼宇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深化各类政企沟通协商平台和机制建设。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畅通企业诉求渠道,推动构建清亲政商关系。

(二)发挥平台作用,搭建非公经济人士沟通交流桥梁。区工商联牵头推动服务非公经济“十大平台”建设,包括航空服务业商会、进出口企业商会、餐饮烹饪协会在内的行业平台,民营经济研究会、政策大讲堂在内的研究平台,以及女企业家联谊会、青年创业者联谊会在内的专门平台,凝聚跨领域、跨行业的非公经济人士通过十大平台增进交流、加强合作、促进发展。

(三)健全协商机制,畅通非公经济人士反应诉求渠道。相关部门积极引导担任全国、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非公经济人士建言献策,围绕重要方针政策、民营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面向非公经济人士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并及时上报给市、区相关部门,不断畅通非公经济人士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渠道,及时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

二、政策、规划制定中积极征求企业家意见,发挥智囊作用

在“十四五”规划制定期间,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2020年4月至6月,区人大通过线上建言献策、线下举办“十四五”发展思路恳谈会,共收到274人(次)人大代表提交意见建议386条。区政协根据不同专题先后召开了6次座谈会,召集不同领域39位委员听取意见建议。6月15日至6月30日,通过上海长宁微信公众号和长宁时报等,开展网上“十四五”规划调查,共征集约1.4万企业和居民问卷,留言(意见建议)535条。12月4日、9日,分别组织召开各街镇居民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两场意见座谈会(区主要领导参加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共收到意见建议58条。对于各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逐条梳理,在《纲要》中充分予以吸收。

三、发挥专业力量,推动高科技产业高效有序发展

(一)设立重点产业人才智库,开展俱乐部活动。区商务委排摸梳理了重点产业中的创业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名单,拟通过设立重点产业人才智库的方式,邀请他们定期开展俱乐部活动,为长宁区重点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支持。让他们与区内经济部门、重点企业交流最新产业动态;为政府政策制定、引导、落实提供智力支持;推动优秀项目落地长宁;为重点产业发展集聚人才。

(二)优化科协委员结构,鼓励科学家积极参与。区科委、科协将聚焦晶体、半导体、人工智能、科技医疗等重点产业领域,积极发挥组织网络和智力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对高端科技工作者的走访联系,在下一届科协换届中进一步完善“科学家”比例结构。同时支持学会、民非、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办好各色各样的学术研讨和交流,对标前沿发展趋势,开展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布局研究、科学论证,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出具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建议。支持科技社团因会制宜,设立或组建满足新兴学科、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分支机构或学会联盟或科学家俱乐部,进一步推动科技社团、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营造区域营商环境良好氛围。

(三)吸引金融企业,发挥支持作用。“十三五”期间长宁金融园与西郊金融园相继开园,吸引国盛混改基金、东航产投基金、交银长三角科创基金等股权投资企业落地。接下来将提升集聚度,擦亮标识度,发挥国盛资本、东航产投的引领作用,提升东、西两个金融园人气,打造优质私募基金集群,为资本聚集提供园区载体支持,为企业家的创新与创意释放最大空间,为区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四、推动人才交流,营造服务良好的发展环境

长宁区发布区人才工作20项政策和31条具体实施细则,并开展了一系列人才服务工作。一是依托“虹桥人才荟”微信平台,开发“人才通”小程序,建立人才政策和人才信息数据库,打通人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二是加强HR联盟虹桥分会建设。通过成立理事会、召开一届一次全体会议、评选招才大使、相关活动常态化等形式,充分发挥HR联盟虹桥分会在人才集聚、招才引智、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大力推动“四位一体”海外人才引进集聚。加大对海外创新创业首站的支持力度。为海外人才来上海、来长宁提供政策支持和创业辅导等一站式、一窗式服务;发挥临空空间载体的优势,推动留创园建设,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实现海外优才集聚、优质企业加速功能。四是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开展创新团队建设,鼓励企业设立硕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鼓励企业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内部孵化,支持企业设立紧缺人才实习基地。五是加大对优秀人才服务保障。实施优秀人才安居保障工程,为行业优秀人才提供租房补贴或人才公寓优先配租。为企业配备人才服务专员,对企业和人才需求落实专人专办。

同时,加强教育培训,举办非公经济人士研修班、外出学习考察、企业家论坛等活动,加强非公经济人士间的交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发展优势和民营企业发展机遇重要论述的理解,提升议政建言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长宁区各部门也将继续加强与企业家的联系,通过座谈、交流、举办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听取企业家、投资人、科学家的意见建议,共同推动长宁发展。

感谢龙伟、屠磊、李瑛珺几位委员的提案意见,您们的意见我们将予以解决或采纳。同时真诚地希望各位委员能继续为长宁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上海市长宁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4月27日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