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台属:
你们提出的“关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的建议”提案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区政府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提案的办理概述
收到本提案后,区发改委高度重视,与提案人进行详细沟通,充分了解提案的相关背景及具体建议。根据沟通情况,针对提案建议,会同区商务委、区科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区金融办,提出解决采纳的意见。
二、对提案建议的答复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是长宁深度转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对提升长宁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国际精品城区具有重要意义。提案围绕长宁区如何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商务区建设国际开放枢纽等机遇,从彰显“虹桥”品牌优势、发挥重点产业优势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经认真学习和研究后,结合工作实际,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着力提升重点区域能级
一是长宁将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目标要求和打造虹桥商务区国际开放枢纽的新定位,积极促进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能级提升,着力实现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型发展,打造国家级开发区城市更新的新样板和虹桥商务区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的重要承载区。持续提升国际商贸核心功能。重点推进传统的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以组合拳项目带动片区能级提升。加强虹桥商务区与虹桥开发区的功能联接和政策创新,积极探索老旧商务楼宇改造路径,激励相关国有企业因地制宜实现更新,提升既有土地效率,促进区域经济能级提升。完善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发展特色零售业和夜间经济,发展休闲娱乐等体验经济。完善适应国际人才需求特点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推动配套设施智能化、立体化。优化内部交通道路体系,完善地下勾连设施。二是立足服务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依托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引导和推进指向性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加速构建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打造对接自贸区新片区制度的承载平台和率先试点区域及创新试点平台,全力推进机场东片区改造升级,把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成为国际航空枢纽、全球航空企业总部基地、高端航空服务业集聚区、全国公务机运营基地和低碳绿色发展区。加快推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研究调整虹桥国际机场功能定位,探索开设点对点中远程精品国际航线,加密城际空中快线,提升虹桥机场公务机运营服务功能,切实增强虹桥机场联通国际、服务长三角的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建设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临空产业高地。充分发挥临空高效连接性,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航空服务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和时尚创意产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现代商贸业、会展旅游业、专业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等,培育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建设上海数字贸易港重要承载区,推进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加强政策制度改革创新。加快探索保税功能突破路径。与海关加强合作,创新监管模式,探索公务机保税展示、飞机融资租赁。创新口岸通关模式,提升进口飞机航材、进口食品等通关便利度。深化重点企业便利通关服务,对设立的研发中心、地区总部、营运中心及出口品牌企业等重点企业给予积极支持。加快机场东片区改造提升。有序推进东航友乐路地块、春秋总部、虹桥机场T1航站楼蓄车场综合利用、驻场单位土地更新等项目建设,打造成航空经济发展高地。推进南北园、望春花、临空12街坊土地出让工作,引导符合产业发展特点、具有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企业入驻。对于属区域内主导产业且经济产能高的企业的存量土地,进行整体规划评估,确定土地开发强度,提出公共开放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要求,最大限度支持其进行城市更新。
(二)大力推进智慧城区建设
近年来,长宁区政府先后与上海移动、上海电信就智慧城市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签订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积极推进新型无线城市试点。2019年,我区在市5G建设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二。结合我区产业发展重点,在推进先行完成5G网络区域全覆盖的同时,分步开展5G特色应用场景研究,逐步形成5G应用场景示范效应。“5G+机场”智慧应用推进方面,2019年9月,对应《上海5G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中十大重点垂直领域之5G+智慧枢纽领域,在市经信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和市经信委共同召开5G技术推动产业发展专题推进会,正式启动5G+AI智慧枢纽领域应用场景落地,助力区域航空服务业发展。与机场集团就区级重点项目签约,协力推进5G智慧枢纽建设。我区航空公司和人工智能企业联合申报的机场辅助驾驶行李牵引车系统项目在技术融合、场景落地、应用实效方面日趋成熟,对我区航空服务业在5G战略推进方面具有标志性意义。目前,该项目应用落地所需机场停机廊桥下5G信号已全部覆盖,项目对接和测试也已基本完成。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5G工作建设,推动5G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应用,促进区域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5G创新应用发展新高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助力长宁加快建成国际精品城区。
(三)有效推动总部企业集聚
一是总部产业体系趋于完善。近年来,长宁区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来抓,通过政策引领、环境优化、服务提升,促使总部企业迅速集聚,从而推动区域经济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在“3+2”产业体系基础上,通过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推动总部企业产业体系由原来单一的制造业向服务业倾斜,目前长宁区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已经从原来单纯的生产制造业转变为近85%来自于生产制造业、15%来自于物流、广告、贸易等服务业。二是总部企业能级不断提升。近年来,长宁区通过政策催化、服务靠前、宣传沟通,推动总部企业功能拓展、能级提升,部分总部由单一的管理中心,增加了销售中心和结算中心,有些甚至还增加了研发中心,总部能级也由中国区提升为亚洲区或者亚太区总部,目前57家总部企业有采购销售、资金结算和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31家,占了总量的54.4%,亚洲区以上能级的6家,研发中心9家。接下来,我区还将继续强化外资总部经济发展思路,加强政策创新和规划引导,依托现有楼宇、开发区、产业园区等载体,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金融、商务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文化广告创意、数字新媒体、动漫游戏等文化科技融合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掌握尖端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总部、文化创意总部企业,使我区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构筑总部经济新高地。吸引各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民营企业总部、贸易型总部等在长宁落地,培育有创新活力的成长性总部。推动总部机构拓展研发、销售、结算、数据等功能,向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高端发展。重点关注具有功能拓展潜力,有望成为全球第二总部的总部项目,鼓励长三角企业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集聚,推动驻场单位北京总部在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功能拓展。推动全球航空企业总部基地建设,吸引更多海内外知名航空企业总部及关联企业。
(四)加快推进重点产业融合
一是立足“互+生”创新试验区及上海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区,推进数字贸易建设。持续丰富试验区建设内容,持续开展规范示范建设。引导企业参与国家、市级示范类建设,促进平台开展交易规则备案,拓展数字监测及分析途径。推进“上海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区”建设。结合《上海数字贸易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1年)》,针对本区数字贸易开展专项研究;支持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申报“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家政服务“领跑者”行动试点区,制定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工作方案和工作任务,积极培育示范社区和示范企业。二是发挥重点产业优势,凸显产业集聚及产业融合效应。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坚持产业为基础,依靠现代服务业集聚的优势,利用区“3+2”产业政策,开展产业集聚招商及服务。并通过补齐壮大产业链条,引进相关服务机构,进口商、采购商和国际机构,营造产业生态氛围。三是加强挖掘培育,推动高技术企业集聚。加大政策宣传,有效引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各种方式,全面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宣传、解读,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提升企业申报高企的积极性。挖掘增量,聚焦数字领域高技术和创新产业,发挥区内各园区空间等企业培育载体作用,引导一批有条件的科技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做大增量。
(五)不断完善政策精准推送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示范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虹桥商务区专项资金,争取和推动商务区专项资金扩大重点支持领域和受益企业范围,研究推动商务区专项资金对东航飞机经营性租赁业务的补贴政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春秋航空等其他航空公司,持续扩大政策惠及面。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提升虹桥商务区专项资金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民营总部政策等政策协同互补效应。加强对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争取年内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5家。二是加强政策制度创新。加快探索保税功能突破路径。对育德保税仓库扩容改建和功能延伸。与海关加强合作,创新监管模式,探索公务机保税展示、飞机融资租赁。创新口岸通关模式,提升进口飞机航材、进口食品等通关便利性。深化重点企业便利通关服务,对设立的研发中心、地区总部、营运中心及出口品牌企业等重点企业给予积极支持。三是智能化政策供给服务。利用微信公众号“上海长宁”“投资IN长宁”等,梳理汇总长宁区各类产业政策及各委办局的项目补贴政策,并及时发布各类投促活动和政策更新,起到政策包作用。
(六)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管理
长宁区始终坚持把提升人才服务作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推动建立更高效、更便捷、更有温度的人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的综合优势,打造地标性的人才服务综合体。进一步拓展功能,增加为人才服务事项,变“多处奔波”为“一站受理”;力求效率更高,变“不超时限”为“尽快办结”;深化服务更优,变“多次往返”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