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签发人:熊秋菊
民进长宁区委:
你们提出的 “关于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助推学校特色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一直以来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推进本市文教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体教结合促进计划(2016—2020)》、《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长宁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2015-2020年)》等文件精神要求,教育局与文旅局、体育局紧密联系,通过文教、体教结合机制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助推学校特色发展。
一、聚焦优质均衡,全面提升教育内涵发展水平
近年来,在区委、区府领导下,长宁教育内涵品质进一步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惠及群众、满足群众的多元教育需求。在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方面,教育局也在不断探索研究,从区域层面搭建各种平台,助推各校特色项目和优势学科的发展。
1. 推进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创新开展集团办学实践,一是在原有11个教育集团的基础上,组建两个初中教育“联合体”,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二是深入探索多学段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加大区校共建力度,鼓励优质资源共享,开展交流经验、凝练特色,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2. 推进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立足集群主题,开展专题研讨与实践,推动新优质学校课程建设的创新设计,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丰富学生课程经历,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3. 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用好“课堂工程”优质资源,建立优质课资源库,通过线上线下两个路径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示范作用,激励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优化课堂评价标准,促进课堂改革由“量的增加”到“质的提升”,让优秀的教师和课堂成为提供优质和充足课程资源的保障,形成一批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如:延安初中G-ClUB智慧者俱乐部课程、新泾中学会发芽的课程种子校本课程群、愚一小学“ 幸福塔”课程、新虹桥小学“故事”课程、机场小学“蓝天”课程、古北路小学“儿童诗画”课程、适存小学“书香”课程……各校在发挥原有项目优势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域内的优秀资源,不断挖掘发展符合学校特色的项目。
4. 完善人才发展梯队,加强人才高峰建设。近年来,长宁教育陆续孵化了一系列立足教师、校长和学校发展的特色项目,形成了“三好两优”系统工程,依托“三级六层”,完善“好教师”培养。通过建设“优势学科、优秀团队”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保障。出台了《长宁区基础教育教师专业生涯规划进阶图》,制定实施《长宁区中小学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形成教师专业成长之序列阶梯,为全体教师发展进阶提供引领和支撑。还加大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搭建各创新团队交流展示平台,明确创新团队发展要求。
5. 落实家校协同育人。作为长宁区综改项目之一,已经在全区的小学推行“家校共育”,其中包括阅读、劳动和运动三个计划。除此外,还有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推出了X计划。比如在绿苑小学开展的跟随父母外出实践“玩转地球——走出来的幸福”课程。同时,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指导学校开设好家长学校。不定期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各类开放活动,还邀请家长结合自身工作特点,走进学校为学生开设家长课堂,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知识面,家校共同携手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二、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推进学校文艺体育特色发展
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校园文艺体育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2019年开始,教育局已确定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特色高中学校为龙头,结合各校特色,每个龙头高中选择部分文艺体育项目,与2-3所初中和4-6所小学按照项目共同组成学校文艺体育“一条龙”的重点项目和若干推进项目布局结构。各龙头高中发挥各自特色的示范引领作用,系统开展文艺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中小学文艺体育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完善优秀文艺体育各阶段培养机制,构建符合教育规律、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助推学校文艺体育特色发展。
三、体教结合共同推进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的发展
1. 在体育局指导和帮助下学校创建“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体育特色,优化对学校体育项目的统筹规划与设点布局,逐步形成以9个重点项目为主,若干个特色项目为辅的“9+X”学校体育项目布局结构。近两年,顺利布局了延安初级中学的网球、击剑、高尔夫项目,绿苑小学的冰雪项目,安顺路小学的攀岩等学校特色体育项目。
2. 加强联盟学校队伍建设,共同推动学校特色运动队发展。继“三大球”联盟之后,组建田径联盟,普及和提高并举,注重联盟学校特色项目梯队建设。在保障好现有的重点和优势项目的基础上,精心培育有一定基础和良好条件的潜力项目,发掘新兴项目,进一步实现本区青少年体育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阶段重点建设建青实验学校手球队、市三女子垒球队和延安中学健美操队。
3. 积极配合组织举办各类比赛活动。通过每年举办 “青春杯”、“希望杯”、中小学生运动会、区青少年社区运动会等比赛,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还积极推广和发展体育项目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热爱参与体育活动。每年开展的各类体育比赛超过30场,20余项目,直接参加人数超过6000人。
4. 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区教育局与体育局结合各学校实际,合理利用体教结合经费,并通过为学校配送体育课程、专业教练、体育器材等各种方式,共同支持学校特色体育发展工作。
四、文教结合借助区域优秀文化资源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近几年,在教育局协调统筹下,文旅局每年向中小学校配送适合青少年的各类特色活动,为学校输入优秀文化资源,助推学校文艺特色发展。
1. 书香进校园,优化阅读环境。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坚持“文教结合”、“共同服务”的理念,联合区内各学校,开展一系列创新、富有成效的阅读指导活动。如: “走进长宁少儿图书馆”阅读拓展推广活动、 “走进名家——曹文轩”阅读指导活动以及上海少儿生肖绘画作品展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启迪孩子们的心智,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2. 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传播特色文化。一是非遗进校园。长宁区非遗工作坚持已有12年,先后有:撕纸、面塑、西郊农民画、响铃游戏、沪剧、皮影戏、评弹、木牛流马制作技艺、古陶瓷修复技艺等众多优秀的国家级、市级、区级名录项目走进课堂,弘扬民间技艺。近3年,长宁区设立“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12所,评选“非遗小达人”15名。不少学校还根据自身特色定制符合学校教学要求的特色课程:如开元学校的“HUI”课堂;华东政法大学的韬奋拾“遗”;面塑的种子老师等。二是版画进校园。近年来,虹桥当代艺术馆结合自身公共教育经验实际,对区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版画培训,并力邀艺术家、名家作为培训导师,同时还将版画课堂送进部分学校。今后,计划让版画走进每一所校园,走进每个学生的课堂,让版画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三是戏曲进校园。通过与各种戏曲名家和团队合作,把戏曲名家送进校园。如:京剧名家王珮瑜走进市三女中、越剧培训中心走进仙霞高级中学、上海昆剧团的昆剧《三打白骨精》、浙江京剧团的京剧《少年中国梦》组织近十个学校的学生走进剧场进行观摩等等一系列的和戏曲有关的艺术活动。还开设少儿戏曲的培训班,特邀上海戏曲学校的老师教授学生京剧的老生、花旦等方面的培训、特邀上海沪剧院徐蓉老师担任沪剧进校园的指导教学。
3. 高雅艺术进校园,输送优秀文化资源。区文化艺术中心的“长宁星期音乐会”、“曼舞长宁舞蹈艺术欣赏季”活动也将艺术名家送进校园。如:和愚一小学联合主办“高雅艺术进校园——弦乐四重奏赏析”,上海爱乐乐团首席、室内乐领军人物,小提琴国家一级演奏员黄国真和自深音乐家陈自强、郭家豪、康豪杰共同演绎经典名曲,黄国真担任艺术指导和讲解;“曼舞长宁舞蹈艺术欣赏季”舞蹈推广秀连续多年将踢踏舞普及讲座送入校园,在学生们的心中种下一颗了解热爱艺术的种子。
当然,正如贵委提出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些建设性的建议意见还需继续研究解决,制约学校特色发展的这些问题,今后教育局将继续协同文旅局、体育局持续做好“文教结合”、“体教结合”工作,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挖掘共享各类资源,将高质量的特色资源送入学校,使之成为学校特色发展资源的一部分,促进学校原有的特色项目向更高水平发展。
衷心感谢对长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长宁区教育局
2020年5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姓名:黄军成 联系电话:22050731
联系地址:长宁路599号7楼 邮政编码: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