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
根据《上海市长宁区基础教育学校及单位五年发展规划督导评估实施意见》(长教督〔2013〕18号)和《上海市长宁区基础教育学校及单位五年发展规划督导评估方案》(长教督〔2013〕20号)文件要求,长宁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五年发展规划实施绩效开展了终结性督导。督导组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方法,通过听取校长自评汇报、访谈教师、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途径,根据督导评估指标,汇总各类信息,形成了督导意见书。
现将五年发展规划实施绩效终结性督导意见书印发给学校,请按报告内容向有关人员传达,并结合本报告,认真分析现状,巩固现有成果,研究继续发展的生长点和办学策略。同时以此思考、制定新一轮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促进学校可持续、更优质发展。
附件: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五年发展规划实施绩效终结性督导意见书
长宁区教育局 长宁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3年3月2日
附件
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
五年发展规划实施绩效终结性督导意见书
(2017.9—2022.8)
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内涵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长宁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依据《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和《上海市长宁区基础教育学校及单位五年发展规划督导评估方案》(长教督〔2013〕20号),组建了由专家督学、专职督学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专家组,于2022年12月6日,对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实施五年发展规划进行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终结性督导评估。专家组听取了徐斐校长的自评汇报,查阅了相关资料,访谈了学校领导、教职工、社区和家长代表等共计51人次;对109名教师、161名学生和117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随堂听课15节次,其中评价为优的占66.7 %,评价为良的占33.3%。现将督导情况汇总如下:
一、主要成绩与经验
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顺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秉承“追求人本,发展第一;综合培育,尊重个性”的办学理念,以“育‘智圆行方’之未来人才,塑‘秀外慧中’之模范女生,让每一个女生成为率真、独立、关爱、优雅的NICE GIRL”为育人目标,全面推进学校五年发展规划,顺利完成了预定目标,学校文科见长,文理相济,获得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上海市少先队工作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其主要成绩与经验是:
(一)注重科学管理 营造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推进党的工作与教育教学紧密配合。党支部书记、校长“一肩挑”,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以《章程》为依据,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学校“三重一大”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学校领导班子形成了较强的领导力,中层干部具备了较好的执行力,党政工共同营造了较强的凝聚力。
重视青年教师和后备干部的培养,完善了“中层干部空缺岗位选拔任用实施方案”“选拔任用干部征求党组织、纪检部门意见”和“民主测评征求意见的程序”等制度。五年来,先后培养校级干部、中层干部6人,教研组长、年级组长6人。
坚持文化立校、环境育人,教学楼等活动空间体现“一校三风”建设成效。学校安全防范管理体系健全,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到位。五年来,未发生渎职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安全事故。
(二)加强师德建设,打造教师团队
学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建设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评选“市三园丁奖”、组织各类主题活动,发扬身边先进典型,以榜样的正能量提升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完善师德考评机制与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激发教师的进取心,不断优化教师工作环境,营造民主、和谐、公正公平的工作氛围。
学校推出多形式、分层次的师资培养策略,三类研修课程齐全,实施有监管有反馈,有助于促进教师实践与反思。依据教师年龄特点及专业特征,确定了教坛雏鹰、教坛新秀与教学能手等培养梯队,制订学习互动计划,成立导师团,为教师搭建研修平台。开办“紫藤论坛”,从人文素养、心理健康、教学研究等多方面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及教育教学经验分享,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各类问题,促进教师反思与提高,学校还从外部引入专家资源,提供各类指导,培训内容涉及面广,较为务实,凸显了学校师资培养优势与特点。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能手”9人,“教坛新秀”14人,覆盖各个学科。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教师获奖148人次,其中有多位教师荣获市园丁奖、市“金爱心”奖,近20位教师在区教师“走向卓越”卓越杯、活力杯比赛中获奖,学校获上海市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三)完善德育课程,优化育人路径
学校传承市三百年“静、敬、净、竞”行为规范教育的优良传统,结合时代要求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制订了学生一日常规、市三女初“NICE GIRL”金银铜奖评选方案、班级日常管理和学生自管部等各项教育管理制度,通过精细化管理,养成了学生良好的校园日常行为规范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学校不断完善和优化《全员德育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全员导师制,制定了《全员导师制一校一策方案》《全员导师制学生手册》,明确了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和激励保障等内容,积累较为丰富的全员导师工作案例。
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定班主任聘任制度,优化班主任选拔、聘任、考核和评价等管理办法;以班主任工作室项目培训、年级组自培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学校骨干班主任的优质资源,聘用骨干班主任担任起始年级组工作顾问和见习班主任导师,以传帮带方式使青年班主任迅速胜任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
学校重视女生优秀品格养成,通过系列品格修养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成为率真、独立、关爱、优雅的NICE GIRL,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学校制定了核心价值观活动分层教育活动目标,在班会活动中予以落实,提高教育的融合和渗透,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对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生命教育、科技精神和人文情怀教育,又以“校园六节”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女生综合素养发展。
(四)构建特色课程,推进教学改革
学校围绕课程目标,针对新中考及女生学习特点,积极推进课程建设。系统构建《综合素养培育课程》,该课程体系包括16门国家基础型课程、12门基础延伸课程和近40门七彩社团课程。基础延伸课程较有特色,体现学校对培育现代女生的新兴领域和高阶认知素养的思考。同时贯彻国家“双新”目标要求,根据新中考改革要求,开设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课程。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基本形成课程评价体系,各类课程都有相对应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综合素养的培育。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校以“单元主题视角下课堂教学设计”为抓手,关注女生教育特点,以问题链的构建,对教学内容做“结构化”处理,以学习支架的创新,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通过慧学平台的建设,助推教学方式的转变,2020年疫情中初三全年级率先使用慧学平台,以后在全校广泛应用。慧学平台实现了管教学评一体化,有力支撑了综合素养培育课程的落实。近几年来学生学业质量、中考成绩优良,在英特尔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比赛中斩获颇丰。督导中看到,学校课堂教学状态总体情况良好,师生关系和谐友好,教师专业素养与师德修养高,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
学校制定《教学常规工作条例》《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作业公示制度》等管理制度,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和正确的育人观。组织开展校本作业设计研究,明确各部门和学科老师在作业环节中的职责,由班主任调控作业总量。面对中考变化,教学处主动应对,组织各教研组开展中考评价反馈研讨会,形成经验提炼和问题查找工作机制,各教研组、备课组兼顾女生思维特点因材施教、主动求变,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传承女校文化,彰显女校特质,学校整体架构科艺体卫工作,不断优化课程建设。学校开发《歌舞青春》《九州雅乐》《女生形体》等课程,加强艺术团队建设,不定期组织学生才艺秀,鼓励有艺术特长或兴趣的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展演和比赛;对接育人目标,以N—热爱科学、I—勇于创新、C—充满好奇、E—乐于探索诠释科技教育中“NICE”女孩的内涵,开设惠及全体学生的《科学》《科学小工坊》等校本课程,开发《探秘植物王国》《魔方复原》等选修课程,组织科技节等活动推进校园科普活动,以“学生课题导师制”和“小小科学院”等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学有余力女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学校自编“校园健身操”“抗疫操”等,满足学生室内锻炼、线上学习居家锻炼的需求。学校科艺体卫工作有着较好基础,是首批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五年中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2021年度荣获“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校”称号。
五年来,学校各项工作得到教师、学生、家长的充分认同。从问卷调查的总体满意度看,98.16%的教师对学校总体情况满意,其中“很满意”的占87.16%;94.41%的学生对学校总体情况满意,其中“很满意”的占60.87%;88%的家长认为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有提高,认为有“明显提高”的占46.15%。
二、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学校在贯彻落实“双减”“五项管理”工作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尚不丰富,功能发挥尚不充分。
建议: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双减”“五项管理”等文件精神,精准把握其内涵要义,统一思想认识,完善相关工作规范,进一步优化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工作格局,切实推进“双减”“五项管理”相关政策要求落地见效;丰富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在家长学堂基础上,立足于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设计家庭教育培训课程,引进专业培训资源,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家长教育理念和亲子沟通能力,为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学校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尚不完善,骨干教师及高端教师培养缺少相应的工作目标及培养举措;校本研修课程与“新中考”新课程要求对接不够紧密,研修课程针对性、实效性还有所欠缺。
建议:整体设计教师梯队建设培养方案,完善教师选拔、培养、使用和激励等机制,为教师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夯实教师梯队培养8个项目的实施,在时间、资源、团队合作机制等方面发挥共同协创作用。强化骨干队伍及高端教师培养,拓宽培养渠道与途径,激发潜能、鼓励冒尖,为学校乃至区域输送更多的高端人才;对接国家和上海课程与教改的新要求,从教师教学需求出发,强化校本研修课程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紫藤论坛”等载体作用,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更有效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三)课改中的重点和焦点问题在学校课程计划中体现不足;综合素养培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与女子高中的对应和衔接尚不充分;校本研修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建议:学习、研究中考新政,领会课改精神,聚焦重点和焦点问题,与时俱进编制学校课程计划,并在课程计划引领下开展教学工作;打造女生教育共同体,主动对接市三高中,完善综合素养培育课程的设计、教学与评价等工作,努力彰显“广泛的国际交流、一流的英语教学、出色的体艺教育、丰富的课程设置”的共同特点;借力市三女初已有的年度“紫藤杯”传统项目,开展主题校本研修活动,加强学科组研修氛围和团队凝聚力建设,缩小团队间教学水平的差距,优化过程性管理,做大做强学科特色,培育学科品牌,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三、督导评估结果
基础性部分评价等级为: 优
发展性部分评价等级为: 优下
本次总体评价等级为: 优
长宁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3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