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代表团一行赴长宁教育开展合作交流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
  • 发布日期:2024-07-09

7月5日,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代表团一行赴长宁教育开展合作交流。本次交流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张民选主持,长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顾洁燕出席活动并致辞,长宁区教育局局长熊秋菊、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江明、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张瑾、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校长罗宇锋出席交流活动并作专题报告,长宁区教育局副局长夏晓娟及区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参加交流活动。

上午,中外宾客一行在学生志愿者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并举行交流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张民选主持交流活动顾洁燕副区长在致辞中代表长宁区委区政府,对共同致力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她指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和上海市教委的共同努力下,上海顺利参与了TALIS项目的各类活动,也为长宁教育带来了更多机遇和发展平台。顾洁燕副区长表示,TALIS作为经合组织发起的全世界最大的教师和校长调查项目,长宁将努力为TALIS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汇聚各国教育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共同探讨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顾洁燕副区长提出,非常期待在市教委的专业指导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推动长宁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互赠礼物、授聘仪式活动中,顾洁燕副区长与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代表团互赠礼物。熊秋菊局长代表长宁教育聘请了代表团专家作为长宁区教师专业发展高级专家顾问,罗宇锋校长代表建青实验学校向代表团赠送学生制作的泥塑纪念品。随后,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张瑾围绕“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质量、数量、均衡”三个关键词,介绍了上海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概况。她提到通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对各区、各校教师配备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分析。通过不断健全“体系、机构、平台、机制”,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江明作数字化赋能教师资源配置的专题介绍。在问题与探索方面,他以“缺不缺教师、缺什么教师、找什么教师、哪里找、如何培养、如何评价”为问题导向,强调数据为基。在实践与应用方面,他强调应用服务、数字赋能,通过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形成市、区、校、教师群体和个体画像,发现问题、分析研究、提出建议,服务于上海市政府决策、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师队伍管理、教师个人职业发展。

建青实验校长罗宇锋围绕“数据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介绍了教师队伍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如何助力学校每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实现“三个根据”,即根据师资队伍整体的基础数据,进行分类决策;根据个体在专业发展上的需求差异,提供专业支持;根据教师当前承担任务的情况,进行适度调整。熊秋菊局长以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区域实践与思考为题,从四个方面阐释了长宁教育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着力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顶层设计和推进举措。一是观念先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价值认同。长宁教育数字化转型采取“整区推进”模式,整区推进的关键是教师,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教学模式。二是系统培育,完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长宁教育围绕教师数字素养五个维度打造精准化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模式,分析教师发展现状与培训需求,以数字技术与学科融合为主线打造新型课程体系。三是生态优化,构建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专业氛围。在教师的赋权增能理论中,增能是关键,长宁教育从意识、能力、价值三个层面,基于“低代码”开发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四是体系保障,持续开展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健全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与发展机制,助力教师数字素养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过程分为起步、应用、融合、转型四个阶段。未来,长宁整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将在重点关注数据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借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融合,探索颠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范式,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空间,夯实人才强国建设基础。交流活动中,多名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代表团专家发言提问,互动讨论热烈而深入。下午,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代表团一行来到数字长宁体验馆,通过巨型数字沙盘观摩了长宁区数字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情况,运用“新开门七件事”体验了智能养老、教育、健康、娱乐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在第三方企业展区,代表团还体验了最尖端AI技术成果,感受数字化应用为生活带来的智能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