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5年长宁区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要点》的通知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 索引号:SY053017327580202500065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卫生
  • 发文字号:长爱卫会发〔2025〕1号
  • 发布日期:2025-03-27

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现将《2025年长宁区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遵照执行。

附件:2025年长宁区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要点

长宁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25年3月24日

 

附件

2025年长宁区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要点

2025年,长宁区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强化社会健康共治、推进城市健康共建、倡导全民健康共享,持续提升健康长宁行动。

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一)夯实基层爱国卫生制度建设

继续推进群众爱国卫生活动、基层社区工作和社会单位管理等爱国卫生三大制度。区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要督促本系统(行业)、本辖区内的单位和社区加强常态化卫生健康环境管理,保持卫生环境整洁、有效控制病媒生物;要运用组织优势,动员调动社区居民和职业人群、社会和群团组织参与“爱国卫生月”等群众性爱国卫生活动,参与爱国卫生志愿巡查、监督和反馈工作,推动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爱国卫生运动成果的良好氛围。

(二)持续巩固卫生创建成果

各成员单位要履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指导本系统(行业)、本辖区内的重点单位和场所落实爱国卫生相关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环境改善精准化治理行动,配合做好城区健康环境爱国卫生管理状况监测评价工作。区商务委要督促指导农贸市场、大型商场、超市等落实单位责任制,确保环境整洁卫生,落实病媒生物日常防制措施。区建管委要督促指导各类建筑工地、车站等做好卫生管理、垃圾收集处理和环境治理。区文化旅游局要督促文化场所、星级宾馆、旅游景区做好场所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控烟管理等工作,确保公共环境卫生健康。区市场监管局要督促指导食品场所做好日常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控烟管理等工作,确保公共环境卫生健康。区绿化市容局要落实城市环境保洁及整治,开展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和管养、垃圾分类推进与管理,提高城市保洁和垃圾处理水平;指导公园、公共绿地等管理方落实病媒生物防制主体责任,确保病媒生物防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区房管局要督促指导各物业管理企业落实环境保洁制度,强化以蚊虫控制为重点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三)深化健康街镇建设

继续以卫生健康街镇建设为平台载体,推进各社区、单位和重点场所的基层卫生健康融合建设,推进各项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切实为居民解决健康问题。各街道(镇)要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围绕健康环境和健康服务两个重点,加强重点场所综合治理,整合各方优势服务资源和阵地,提升健康环境品质和社会健康共治水平。要建立爱国卫生监督员队伍,完善问题发现和反馈机制,运用爱卫信息化系统,推动形成高效的群众参与和闭环管理模式。年内实现卫生健康街镇建设全覆盖,形成并提炼典型案例开展工作经验分享交流。

(四)科学实施病媒生物综合防制

各成员单位要落实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属地和行业管理责任,督促重点单位和场所完善病媒生物日常防制和应急处置制度;要以环境治理为主,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措施,结合季节性爱国卫生运动,滚动实施防蚊灭蚊专项行动,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有效控制蚊媒传染病。强化灭鼠、灭蟑等集中控制工作,开展面向居民的公益灭蟑社会服务。各街道(镇)要充分运用“上海市病媒生物防制管理系统”加强日常管理及应急处置提质增能,进一步提升捕蝇笼、毒鼠饵站、地下积水投药控制三大管理要素单位数量。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街道、镇(园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爱卫社队伍建设,完善区-街镇二级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应急处置队伍,加强专业培训,做好药械储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水平。开展病媒生物社会防制员队伍建设与监督员队伍建设,探索形成具有长宁特色的社区病媒防制管理体系。

二、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

(一)推进健康长宁行动

发挥区爱卫会各成员单位的作用,按照年度各专项行动(工作举措)的职责分工,继续做好促进重点人群健康、提升健康服务能级、推进健康环境建设等工作。开展《美丽长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和《长宁区公园城市规划(2024-2035)》建设行动,提升城区环境品质。落实健康体重专项行动,制定推进《长宁区“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开展新一轮健康长宁行动优秀案例选树,并做好宣传工作。

(二)推动全民健康促进

持续推进健康企业、健康学校、健康机关、健康居委的建设及全覆盖督导工作,推动“健康副校(园)长”制度试点,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肥胖等防控工作。扩大健康进楼宇(园区)工作覆盖面,深化服务内涵,加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结合健康场所建设推动职业人群开展健康自我管理。开展分类管理,发挥23个A级小组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小组整体活动水平,推动一批活动开展较好且成效明显的小组创建A级小组。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居民(职工)健康自我管理的服务和指导,提升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服务的可及性,推动全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记录全面电子化。

(三)强化医疗机构健康促进

深化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发挥区属各医疗机构健康促进委员会的作用,做好患者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和职工健康促进工作。指导区属各医疗机构拓展基层健康科普实践点建设覆盖面并持续深化内涵。发挥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主阵地和主力军的作用,开展健康科普,推进成果转化,不断扩大科普影响力指数,提高医务人员参与健康科普的积极性。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的监管力度,指导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互联网健康科普全流程管理机制;建立单位和个人科普账号备案制度,并纳入动态监管。加强健康科普能力建设,开展医务人员科普能力专项培训。

(四)加强健康促进宣传力度

以爱国卫生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世界无烟日、健康教育周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围绕《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和《上海市民健康公约》、“体重管理年”、“三减三健”等重点内容,利用各类传统宣传阵地和各级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主题宣传,传播健康知识与技能,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促进居民主动健康。广泛利用暑托班、青年夜校、白领驿站、老年大学、邻里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平台,丰富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的载体和模式,扩大覆盖面。做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

三、持续加强公共场所控烟工作

(一)落实《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

坚持集中执法、专项执法与日常执法并重,切实提升监管执法力度。聚焦控烟重点难点行业、群众投诉集中的控烟热点问题,开展问题场所曝光与全覆盖执法。结合世界无烟日等重要节点,广泛筹集宣传资源,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开展无烟环境倡导活动,打造全社会支持的控烟氛围。关注社会热点,针对典型控烟问题和监管处罚案例开展社会宣传,提升监管执法影响力。

(二)深化无烟环境建设

推动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室外二手烟控烟 推进无烟健康环境建设的通知》工作要求,协调各部门开展室外二手烟控制。加强重点场所控烟暗访与督导,持续推广《室外吸烟点设置与管理要求》,深入推进无烟单位建设。加强控烟热力地图的应用,强化《执法建议书》制度,提升监管执法效率,推动控烟社会共治。

(三)加强戒烟服务网络建设

加强同仁医院戒烟门诊建设;推动社区医疗机构开展简短戒烟指导;对控烟志愿者和医务人员开展分级分类控烟能力建设培训;持续开展“十月怀胎·爸爸戒烟”公益项目,结合无烟家庭创建,保护孕产妇和青少年重点人群远离烟草和电子烟。

四、完善组织保障

(一)强化工作体系

根据《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规定,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强化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组织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加强人员和经费保障,落实落细各项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

(二)完善组织架构

固化区、街道(镇)二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机构,健全区、街道(镇)、居委(单位)、楼组四级爱国卫生工作网络,重点推进工作网络向楼组延伸、落地;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指导和督促本系统(行业)开展相关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

对各成员单位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专(兼)职干部、各居委卫生干事、各居民健康自管小组组长与活动骨干、各街道(镇)爱国卫生服务社病媒生物防制人员、爱国卫生志愿者等各级各类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队伍开展梳理,针对不同队伍的岗位要求组织相应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本区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水平。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