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属各医疗机构、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
现将《2024年长宁区卫生健康系统健康促进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遵照执行。
附件:2024年长宁区卫生健康系统健康促进工作计划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3月18日
附件
2024年长宁区卫生健康系统健康促进工作计划
2024年,长宁区卫生健康系统的健康促进工作要以《上海市卫生健康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指导,结合《健康长宁行动(2019-2030年)》和《关于加强长宁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通知》相关任务与要求,围绕区卫生健康委的重点工作,深化医疗机构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建设,发挥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科普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推进健康知识普及,培育健康文化氛围,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健康生活需求。
一、推进健康长宁行动,加强健康促进场所建设
(一)完善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建设
区属各医疗机构要以本单位健康促进委员会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领导,形成院、科两级组织管理模式,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制度与管理评估体系,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要有专人、专部门对部门、科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加强管理与督导,确保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落地落实。
(二)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
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健康促进医院建设的标准,形成创建和巩固工作的年度计划,将健康促进的理念和标准融入业务行为和组织文化,融入社区治理,通过制定实施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打造有益于医患身心健康的环境、强化社区健康行动、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等举措,进一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的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等知识和技能,提升其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天山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新华及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推进市级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其他已创成市级健康促进医院的单位要持续深化健康促进工作内涵,为迎接市级复审做好充分准备;要结合自身业务特色,挖掘健康促进工作亮点,形成健康促进“一院一品牌”。
(三)做好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工作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围绕辖区内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健康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业务指导,小组指导医生要定期进小组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协助小组做好活动记录;21个A级小组的指导医生要协助做好APP电子台账的应用。要在社区内推动社区智慧健康驿站与社区健康教育咨询点的融合发展,指导居民开展健康自我管理,引导居民养成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其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四)做好健康场所的技术支持
区疾控中心要做好对相关社区、学校、机关、医院和企事业单位各类健康场所建设的技术指导,并针对不同类型场所和人群组织专题培训,指导辖区内健康场所开展需求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做好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并出具专题报告,不断提升健康场所建设的质量和覆盖面,提升创建水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积极配合本街道(镇)做好市级健康社区(居委)创建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二、推进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一)加强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库与资源库建设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参与健康科普的积极性,注重健康科普专家,尤其是中青年健康科普人才的培养,打造优秀健康科普人才“蓄水池”;二三级医疗机构要发挥本单位的特长,在健康科普中起到带头引领作用,传授健康科普工作经验,带动形成一批健康科普人才。组织区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与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等场所对接,做好健康科普配送工作,全年至少有1-2次;积极参与“长宁名医讲坛”系列活动,传播健康科普知识;积极提供优质健康科普素材,充实区级健康科普资源库。
(二)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等重要节点为抓手,围绕“三减三健”、《上海市民健康公约》等重点内容,结合爱国卫生月、周四爱国卫生义务劳动等各类活动节点开展健康宣传,传播健康知识与技能,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引领居民群众践行主动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
(三)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建设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和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品等传统媒体作用,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青少年儿童等重点人群,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发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宣教产品,不断提升健康教育效能。
(四)做好市民健康素养监测
区疾控中心要按标准做好成人健康素养监测、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监测、老年人健康素养监测、青少年烟草流行监测等国家级和市级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监测项目。
三、推进无烟环境建设,织密戒烟服务网络
(一)开展控烟宣传和执法
区卫监所要结合控烟条例实施周年、世界无烟日及社会热点事件等契机,组织开展控烟普法宣传活动,重点围绕控烟条例核心内容、典型处罚案例、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个人及场所法定控烟职责、不吸游烟等;协同完善街道(镇)控烟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规范化培训;加强对商务楼宇等控烟投诉集中的公共场所的监督执法力度,严格规范监督执法程序和控烟违法行为的取证,每季度平均至少完成八例以上处罚案例。
(二)推进戒烟服务网络和能力建设
同仁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深入推进“十月怀胎·爸爸戒烟”孕产家庭戒烟工作,依托市孕产保健工作网络平台,在孕产期保健服务和健康管理期间的关键节点,开展孕妇家庭成员简短戒烟干预,积极引导戒烟,并提供全流程、个性化、便捷、科学的闭环戒烟指导;同仁医院戒烟门诊应发挥区级戒烟门诊的功能和作用,为转诊的戒烟患者提供规范化戒烟诊疗服务,同时要持续开展戒烟科普知识的传播,完善运行机制,总结经验和成果,形成典型案例;各医疗机构要对医务人员开展戒烟干预规范化培训,推动和施行首诊询问吸烟史并对吸烟患者开展简短戒烟干预,根据患者需求转介至戒烟门诊持续开展干预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