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泾镇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人民政府
  • 发布日期:2023-07-22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7月21日在新泾镇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新泾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泾镇人民政府,向本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评议。

一、

2023年上半年,新泾镇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长宁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持续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自觉肩负长宁“四力四城”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踔厉奋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安定。

上半年,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铆定战略机遇,稳步提振区域竞争实力

牢牢把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机遇,坚持“一街一镇一园区”一体化发展,推动产能叠加、联动发展、融通共赢,千方百计补齐产业产出短板,在虹桥商务区发展大局中,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改革,不断厚植镇域经济发展新亮点。

镇域经济稳中加固、企稳向好。

抢抓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截至6月,新增落地企业182家,注册资金共计6.29亿元;90家规模企业完成综合税收3.52亿元。上当年引进重点项目24个,完成全口径综合税收6858.6万元。全面完成2022年政策扶持资金兑付工作,共兑付企业85家涉及资金7397.9万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量质齐升。

深入实施新一轮“1+5+1”大联合大招商工作举措,形成资源一盘棋、政策一口径、队伍一体化、流程一站式工作机制。积极拓展招商半径,镇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江阴等地进行商务考察,取长补短、谋求共赢。通过内引外联,实现有效招商,截至目前各招商联合体已累计提供招商信息240条,落地项目182个。搭建政企无障碍沟通平台,开展多场次参与式、分享式、互动式共建活动,举办重点企业高管家庭亲子营,参与国际学校家友会展示等活动,持续厚植营商环境沃土。全面调查产业发展规模,扎实推进新泾镇“五经普”各项筹备工作。

发展韧劲能级提升、持续夯实。

全力推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长宁片区建设,在东虹片区率先设立新泾镇营商服务中心,落成启用“虹桥人才荟”新泾镇人才服务分中心,全新构建一站式营商服务和人才服务“双平台”,联合开展多场合作研讨、政策宣介活动,有效提升安商稳商软实力。打造“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招商服务团队,全覆盖开展营商服务,建立走访、需求、化解“三清单”,解决企业停车难、人才落户、办公场地扩容等一系列燃眉之急,今年以来累计走访联系企业1278家次,收集企业诉求163个,解决诉求151个。成功引进杨广中院士创办的医疗手术领域机器人制造企业,推动工业4.0+医疗器械的高端医疗技术落户长宁。

产业集聚优势显现、

持续推动金融产业特色发展战略,截至6月,西郊国际金融产业园共有企业81家,实体入驻企业20家、注册园区企业61家,管理资金规模近1000亿元,累计产税1.17亿元。着力在更大范围内打响金融园品牌知名度,今年以来举办创投沙龙、政策宣讲等活动13场,有效推介新泾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积极筹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资产管理主题活动—虹桥国际资产管理论坛,致力把西郊国际金融产业园打造成为虹桥东片区金融服务行业的“会客厅”和虹桥财富走廊核心园区。

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活力迸发。

稳妥实现改革红利成员共享,今年4月,新泾经济联合社全面兑现2022年度成员收益1.06亿元,自经联社成立以来累计分配收益6.17亿元,成员财产性收入连续八年实现长效增长。深度挖掘集体企业资源优势,以鑫达实业总公司为代表的集体企业,逐步形成租赁带动产业、租赁提升税收的“租税联动”模式。今年以来,联手北京叶氏集团,推动海益商务楼更新改造,并围绕区域重点产业,积极探索京沪两地联合招商新模式,采用“边施工、边招商、边运营”的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招商,引进规模型优质企业,提高楼宇产出效率。圆满完成兴程实业合作公司、鑫达实业总公司改制工作;有序厘清鑫光公司、荣茂公司投资主体,为非公司制法人企业改制夯实基础。

聚焦精细化管理源头,练好“绣花功”,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活化空间利用、强化功能配套,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全面抓好新泾“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规划逐项落地,真正实现“民心工程”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

城市更新不断提速。

持续改善公共空间布局和居住环境品质,逐步启动绿园一村等10个老旧小区42万平方米精品小区建设。稳妥推进周家浜滨水步道贯通提升项目,通过打通断点、新建步道、联动水岸等方式,营造“能参与、有温度、可阅读”的休闲健身新去处。全新塑造“活力仙西”美丽街区,精致构建“1+N”功能整合、空间复合、服务集合的一站式共享空间。有序推进郁庭峰小区百米长廊改造项目。启动甘溪路等道路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新一轮三年行动。新泾镇荣获2023年上海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单位。

区域品质持续改善。

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梯,坚持把党建引领贯彻加梯全过程,立足有效宣传、有效发动,截至6月,累计签约30台,开工8台,竣工20台。金菊、馨虹、瑞冬等小区有效助力精品小区建设推动规模化加梯。深化加梯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用好垃圾分类“一网统管”自发自处平台,通过发现-上报-处置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物业+居民区全过程监管。从优布点厢房智能监控,全新启用25个实时监控摄像头,源头提升分类实效。全力提升12345市民热线处置质效,运用全流程监管、全数量回访和全方位督办的全闭环工作机制,今年以来连续多次区级排名保持前三。

生态环境全面优化。

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扎实推进河湖长制,截至6月,新泾镇总河长共巡查镇域河道67次,拆除河岸违建120平方米,清“四乱”700平方米。发挥“苏河小泾泠”等志愿者团队作用,提升滨水空间共治能级。加快推动“一网统管”智慧河湖平台建设,今年以来智能感知系统发现各类案件36件,有效缩短处置时长。持续实施水绿统筹,全面建立林长制标准化组织责任体系,创建标准化林长制办公室。积极开展绿化资源巡护,截至6月,镇居两级林长累计开展巡林巡绿377次。持续指导绿八居民区低碳社区创建。稳步推进节能型公共建筑改造,实施镇政府超低能耗改造和光伏建设项目,打造全市首个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标杆。

(三)聚力惠民利民,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优化公共服务功能。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紧抓民生重点、强化民生保障,在回应群众期盼中增进民生福祉、彰显城市温度。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

加强监测预警和研判调度,持续关注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有序回应群众基本需求,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健康大礼包37940份。做好重点场所、企业疫情监测点排摸,积极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尽最大努力保护全镇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夯实江南

精细谋划“新韵泾彩、乐享生活”新泾镇乐活家园节,启动“奋进新征程、创艺新风尚、美育新体验、乐惠新生活”四大主题版块系列活动。深耕非遗文化传承,“海派撕纸”受邀参加上海市图书馆(东馆)科普节,多幅西郊农民画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国际艺术邀请展”,挂牌成立“汤沐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引入“第六届上海市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市级展陈服务社区,助力提升江南文化传承能级。推进新泾镇发展史陈列馆、新泾阅空间展陈设计更新,讲好新泾文脉、水脉、文脉新故事。启动第三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迎检。

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加快推进威宁路293号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分中心落地,新增北虹等3家助餐点、新建淞二等3处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结合“健康活力同XIN街区”营造,建立全镇首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实现“体养、医养、康养”三养融合的家门口智慧健康服务。深入实施科技助老赋能项目,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50户、“魔都在线”云宽带安装服务565户、安装智能水表86户。对410户80岁以上高龄独居困难老人实施燃气报警器改造。绿八荣获“打造老年照护健康链 推进主动健康服务体系”健康上海行动专项项目试点社区授牌。积极推进未保创新实践试点,举办“童XIN护未来·泾彩伴同行”系列活动,成立全市首个未成年人全周期心理关爱平台。圆满完成2023上海女子半马新泾镇赛段服务保障工作。

落实灵活创业就业。

拓展“创赢新泾”品牌建设成果,打造“就在新泾·创享未来”实体化工作站,聚焦辖区内重点人群和特殊人员,依托专业援助室+新火就创小分队,累计开展线上线下稳就业活动13场,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544个。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区下达目标任务内。深化“社区救助顾问”标准化建设,主动承接区级社会救助“健全完善主动发现机制”试点项目,创新建立“新连心”社会救助服务品牌,依托“大数据+人”双通道和“社区云+精准帮扶”双平台,实现社区救助精准精确。广泛开展帮困救助,今年以来累计实施救助32918人次,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1997.71万元。积极推动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乡村全面振兴,已落实扶贫资金50万元。

数字政务高质高效。

加快建设“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齐抓并举。今年以来,累计接待居民5万余人次,受理各项业务3.5万余件,业务受理量全区第一。创新实施“新帮办”主动服务机制,主动延伸长三角“一网通办”移动窗口,成立“新帮办”服务小分队,启动“新泾智慧E空间”的实体空间打造,不断增强群众快办、好办体验感。全新打造大融城“数字店小二”“一键延伸办”服务点,新增2个“一网通办”超级终端自助服务区,构建“7+4+2”一网通办延伸服务新格局。

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通过公众全过程参与的方式,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夯实社区治理基底,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守住城区安全底线,在打造高水平基层治理的善治社区中提升宜居品质。

成就精彩纷呈的“一街一品”。

坚持党建引领和项目运作,今年3月同XIN 共享客厅以“微更新+社区营造”的方式,联合同仁医院等驻区单位,建成集智慧医疗体验馆、健康艺术疗愈角、美好生活共享家和街区治理研习站为一体的“一街一品”新地标,成为居民与居委沟通交流、协商议事的新阵地。赓续推进2.0版(遇见美好共享客厅)项目升级,完成150平米新空间用房腾空、房屋租赁及室内设计。

构建生物多样的生境小镇。

积极拓展生境花园网络建设,让生态名片焕发蓬勃生机,今年以来在镇域内营造多个毗邻水岸、绿色生态、生物多样的社区生境花园,建成启用中泾生境花园、加快建设刘三生境花园、启动打造刘四生境花园。聚焦“生境+博物+社区”主题,与上海自然博物馆合作共建,在绿八启动全市首座生境博物馆建设。新泾镇成为2023年区内上海市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试点单位。

筑牢社区治理的坚实基底。

多点建设虹九、北虹、淞三3个居民区宁聚里(XIN邻驿家)党群服务站,不断完善居民家门口五分钟综合服务体矩阵。聚力聚焦社区治理“5Xin”项目,因地制宜推动实施“美好社区公益创投”项目13个。以“绣花式”微更新,成功打造共建共享的“睦邻巷”,生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稳妥推进业委会换届选举。落地落实居民区组织减负,甄选刘三居民区作为试点单位,截至6月,33个居民区已摘除办公服务场所对外挂牌数462块,摘除室内服务机构标牌数99块,规范对外挂牌数33块。推动实施宁熙苑小区划归屈家桥居委管辖工作。

守牢城市运行的安全底线。

镇域治安形势持续向好,春节、两会等重要节点期间社会面平稳有序,镇域内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深化“镇园一体”大安全、大开发、大建设工作机制,联合临空办累计开展加油站、危化品检查48家次,牢牢守住镇域社会面安全。运用“三级检查”机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区域安全监管,共检查单位3091家次,发现消防隐患611处,已完成整改430处。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成15个点位自查自评和市级验收。先行开展燃气安全熄火保护装置燃气灶具全覆盖试点,在双流小区完成区内首户居民燃气灶具置换安装。启动非机动车智能充电桩试点,完成27个车棚、111个充电场所的实地勘察。连续跟踪北虹公寓行政诉讼案件执行情况,把案件引发的矛盾隐患风险降至最低。成功推动1户3人的重复积案化解。有效运用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线上线下共收集社区居民意见建议72则。不断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建立“新泾镇一站式非诉讼争议调解中心”,截至6月,全镇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0起、化解平息“110”非警务警情564起、圆满答复法律咨询325件。妇儿、红十字会、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双拥、侨务等工作深入推进。

(五)坚持依法行政,持之以恒推动政府效能提升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及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开展“大兴调查研究”主题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切实为基层减负增能。做好市委巡视组下沉巡视和市区两级审计工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积极推进“八五”普法。深化重点工作目标跟踪管理,不断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建设。严格执行财经管理制度,公开推行预算和绩效一体化管理。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提高预算执行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自觉接受人大监督,重视司法、舆论、社会和人民监督。积极推动生境博物馆建设等10项2023年镇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落实。开展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完成区“两会期间”人大、政协代表建议主、会办件5件,镇人代会期间代表建议9件,办复率达到100%。

各位代表!过去的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和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继续保持了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这是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共同拼搏的结果。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此,我谨代表新泾镇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全镇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向区有关部门和社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新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一是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新泾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的工作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不少差距: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全面恢复的增速放缓,高质量发展基础尚不稳固,个别指标完成情况低于预期,要进一步增强抗风险、抗波动、抗周期的韧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发展、保安全。面对城区精细化管理和运行中出现的难点、堵点和痛点,仍需强化党建引领,坚持项目化运作,加强基层支撑、加大部门联动、加快职能转变,不断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工作担当,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弱项。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需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水平,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两网”高效运转、“数字化”转型示范引领、“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加速构建。

二、

下半年,镇政府将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十一届区委六次全会关于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会议精神,按照镇十六次党代会和镇二十届二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以改革强功能、以开放提能级、以创新求突破,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上海大局和长宁规划,聚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实干为要、实绩为效,切实把新泾镇“绿色新泾、精品小区、善治社区、乐活家园”的美好蓝图,转变为高质量的施工图、实景画,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的新征程上勇于突破、敢为人先、走在前列。

综合各方面因素,

抢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重大机遇,全年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区下达指标以内。全面落实区、镇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区政府下达的就业养老、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目标任务。

为此,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聚焦质效并举,全面提升镇域经济的发展能级

深入实施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抢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机遇,立足“一街一镇一园”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发挥“双中心”叠加效应,全方位拓宽招商信息来源渠道,推动大招商、大服务等机制有效落地。围绕“三清单”—规模企业清单、招商联合体指标责任清单、重点项目经济贡献清单,多措并举促增量、稳存量、扩总量。持续夯实“新泾招商联合体”工作模式,加强与百联集团、宜家荟、李文斯顿等社区单位联动招商。依托联合招商团队,主动对接社区、园区、商区、校区、外区等多方区域优质资源,在存量中找突破、在增量中找亮点。做优做细营商稳商留商服务,通过实施全覆盖走访、全流程指导、全周期服务,为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全方位、高效能的“管家式”服务。全面启动实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稳妥推进商会换届工作。

聚焦创新融合,铸强集体企业发展的硬内核

(二)

持续擦亮西郊金融园显示度,

坚持“稳健、高效、持续、健康”理念,充分发挥经联社引领实效,优化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鑫光公司、荣茂公司企业改制工作,理顺投资、经营和管理关系,推动实现经联社及集体企业的规范化运作。用好长宁区第一家公募基金落地金融园的品牌效应,加快完善园区产业生态和园区二期建设,办好“虹桥国际资产管理论坛”等主题活动,努力将金融园打造成为市场认同、资本认可的虹桥财富走廊核心园。充分用好集体企业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精准招商,争取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加快形成产业集群,铸强集体经济发展内核,逐步形成“租税联动”模式。盘活盘优鑫达商务广场、鑫达产业园、鑫达广场、海益商务楼等存量优质楼宇资源,激活招商引资源头活水,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三)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绿色低碳节能社区。稳妥推进复评创建,落实环保督察。贯通周家浜文化滨水空间,建成水岸互动的“新泾滨水活力带”,实现水脉、绿脉、文脉深度融合。建成“活力仙西”美丽街区,打造可阅读、可参与、可欣赏的生态秀带和崭新地标。推进绿园一村等10个精品小区开工建设。持续巩固无违建创建成果。促进群租治理常态长效。继续实施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新三年行动计划。强化预警预判,积极落实防台防汛应急处置。运用“科技+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扎实做好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推进“智慧加梯管理平台”升级迭代。稳步提升12345热线处置质效,夯实精细化管理基底。坚持“两长制”一盘棋,切实履行属地治林治水责任。深化“一网统管”河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周家浜滨水沿线智能感知设备全覆盖。全面完成镇政府超低能耗改造和光伏建设项目。

(四)聚焦品质提升,实现有温度有质感的幸福民生

擦亮江南文化品牌,用好名家工作室扩大效应,举办新泾镇乐活家园节系列活动。强化区域文化融合,开展“一镇一街一园”主题系列赛事。稳步推进新泾镇综合为老服务分中心建设。升级打造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依托“社区云”平台及智能居家养老推广项目,打造社区智慧养老新模式。发挥绿八居民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推进老年社区健康支持型环境建设。有序实施双拥新一轮创建。加快构建“一网通办”全方位服务体系,结合15分钟政务服务圈,有效运用“新泾智慧E空间”,升级开拓便民办事服务新空间,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便民惠民新模式。不断深化5G上门办、全市通办、跨域通办、远程办理、云上办理等一批特色业务,让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体验零距离业务办理服务。用好“社区云+精准帮扶”平台,打造“一点、一线、一网络”的困境预警模式。借助“创赢新泾”平台,聚焦重点就业人群,深化“就在新泾·创享未来”实体服务站打造,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五)

坚持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基层实践地。夯实项目运作,聚焦“油烟扰民、停车乱象、卫生洼地”三大治理难点,携手同仁医院等辖区单位,以“街区更新+自治强芯+文化润心”方式,精致打造同XIN共享客厅2.0版“一街一品”项目—遇见美好共享客厅。高效完成淞三、北虹2个居民区宁聚里(Xin邻驿家)党群服务站,营造功能复合、一专多能、群众喜爱的共享空间。精准实施“美好社区公益创投”项目,通过参与式社区规划,持续激活社区内生活力。打造“小而美、多而精”的社区微治理项目。精心策划举办年度“公益伙伴日”活动。夯实社区自治,打造更多“微景观”“微阵地”,实现“微治理”。接力推进刘三、刘四两个生境花园建设。积极寻求上海自然博物馆等专业部门指导,启动生境博物馆建设,力争将生境博物馆打造成生态研习、自然科普、惠民共享三个中心。全面启动长宁区新泾镇基层武装教育训练基地建设。加强平安社区建设,提升预警预判能力,时刻守住安全防线,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聚焦自身建设,全面建立

(六)

旗帜鲜明讲政治,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八五”普法,依法接受镇人大监督,自觉接受司法、舆论、社会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持续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围绕“大兴调查研究”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基层一线,直奔问题、找准症结、破解难题。积极落实各级巡视巡察整改工作。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弘扬严实工作作风,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深化工作目标管理和风险防控管理,推进政策和制度体系建设。坚持节俭节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持续构建职责明晰、依法行政、运行高效的政府治理体系。

各位代表!实干开新局,奋进正当时。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半年的各项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保持只争朝夕、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保持守正创新、善作善成的工作态度,保持锐意进取、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构建“绿色新泾、精品小镇、善治社区、乐活家园”崭新篇章,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交出人民满意新答卷,奋力谱写新泾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