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路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新华路街道办事处
  • 发布日期:2024-02-02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华路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克难奋进、为民实干,奋力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力加快恢复重振,辖区经济运行彰显厚度

(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紧密对接市、区产业政策的优化调整,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挖掘存量企业“一次性税源”与潜在税收,努力提高载体的属地率、去化率、贡献率,区域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稳中有进。

(二)经济辐射能级持续提升。由新华社上海分社主办的大型全媒体系列调研行“解码街镇”首期报道全景展现了“商业区新华”成功蝶变的成果经验,提高了辖区宜商宜业“显示度”。积极引进上海市食品药品研究会、上海市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上海市工商数字经济商会、上海市文创产业促进会园区专委会,发挥枢纽型行业协会联合组织作用,携手打造产业创新业态,促进各类资源要素集聚。支持举办上海市城市更新数字化大会、智造创新者(上海)大会、化妆品政策宣贯会,加大各方对接力度,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合作交流平台,为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和高端产业人才的汇聚提供有力支撑。

(三)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结合主题教育“大调研”工作安排,积极投身“访千企”活动,持续优化网格覆盖、条块联动的组织形式,形成专人服务、专业化分工的工作格局。制作“遇见新华”服务手册,全景展现社区融合发展蓬勃图景,吸引更多企业了解辖区商业资源,释放吸引优质项目落地的“引力效应”。优化完善营商服务清单、企业诉求清单、街区资源清单3张清单,组成重点企业服务包,助力企业精准掌握政策、便利获取服务、高效办理需求,全面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依法纳统,认真做好“五经普”工作,真实了解辖区经济发展情况,掌握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二、充分发挥先发优势,生活圈全面推进增添亮度

(一)率先发布新一轮“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在第一轮先行先试基础上,在全市率先持续滚动实施第二轮“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行动,提出打造“社区生活+社会治理”双基本单元样本社区的行动目标,通过构建全要素参与机制,完善全过程行动路径,形成政府、区域单位、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新图景。组织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公众开放周、线上人民建议征集、提案工作坊、调研座谈会,广泛征集各界对行动规划的意见建议,一批高质量提案被纳入行动规划。以“人人参与,共建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为主题召开社区代表大会,将《新华路街道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第二轮行动规划》交由社区代表共同审议,并获得一致通过。

(二)持续优化第二轮“15分钟社区生活圈”工作机制。按照“行动蓝图五年一滚动,行动计划一年一更新”要求,形成了“一评(评实效)、二续(续愿景、续清单)、三增(增理念、增路径、增项目)”的持续滚动推进机制。建立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标对表、逐项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督导,强化责任落实,形成推进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坚持社区多元聚合力,建立“上下联动,左右贯通,五社联动”的组织体系,搭建共治枢纽平台与共建委员会,大力倡导“花园社区、人文新华”共同愿景,激发社区内各类主体的参与活力。积极开展共创品牌项目,创设多元参与场景,培育社区营造人才,建立“自下而上发起、自上而下支持”的行动路径,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三)有力推动第二轮“15分钟社区生活圈”落地实施。第二轮“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行动着眼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需求,持续开展“五宜行动+特色行动”。行动清单从多元治理机制构建的角度划分项目包,包含政府托底的改造更新建设、市场引领的各类城市更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项目、智慧平台开发项目,提倡片区化特色提升与更新改造,努力实现社区生活圈的整体提升。同步推动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工作,联合百联集团打造“i百联一刻钟生活圈”小程序,提供更加便捷的智慧服务体验,拉近商圈与社区居民距离,享受更便利、更多元的社区生活服务新场景。凯田路分时段步行街成功举办凯田集荟第三季,形成地标性经济集聚地。

三、精准聚焦居民所盼,民生服务保障增添温度

(一)宜居环境巩固提升。持续推进番禺路217号“两旧一村”房屋改造项目,深化“精品小区”建设,新开工2个小区10.2万平方米,完工5个小区,持续推进12个小区收尾工作。提速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梯工作,完工16台、开工23台、签约16台。完成1.05万平方米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作,推进实施3个小区、4400平方米里弄房屋卫生设施改造。用心勾勒街区环境品质,协调推进杨宅路、种德桥路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配合做好牛桥浜路道路拓宽工程,新增23处38个公共空间休憩座椅。顺利完成市标准化街镇林长制办公室现场验收工作,做好泰安生境花园修复工作,建设平武小区幸福颂·生境花园,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有机连接的社区新空间。

(二)为民服务稳步推进。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成立“梧桐长青”养老联盟,构建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核心,多元社会组织参与的“一核多元”社区为老服务新格局。持续优化为老服务供给,增设1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1个老年助餐点、1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改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适老化改造40户,安装6个“Hello老友亭”,升级“新华惠老通2.0”智慧养老数字集成平台。在红庄居委会设立社区首个就业服务站“凝·新创就汇”,完善“一键延伸办”远程虚拟窗口服务功能,发布街道“一网通办”民生手册,打造家门口政务服务圈。新建3个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安装12处电动自行车棚智慧消防设施。完成72户老旧小区家庭燃气灶具熄火保护装置安装工作,为822户高龄独居老人安装燃气报警器。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力稳岗促就业,举办4场就业招聘会、6场创业讲座,发布4009个就业岗位,成功扶持77个创业组织,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家庭安置率达100%。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举办全国少年儿童故事大王新华赛区选拔赛、第十八届法华牡丹节暨视觉作品展等特色文化活动。发布“街道商旅文微旅游线路”,成立“文化服务拓展基地”、“青少年美育实践基地”。顺利承办“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决赛。倾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发布未成年人关爱手册,成立未成年人关爱联盟,打造“新华向日葵宝宝屋”托育项目,焕新升级“十万个为什么”儿童主题公园。进一步完善退役军人智慧优待平台“迷彩公园”功能,上线全市首个退役军人站长智慧管理屏,开辟双拥工作新路径。社区学校获评上海市街镇社区(老年)学校优质校。

四、着力破解瓶颈难题,推动社区治理更有精度

(一)精细化管理效能不断提高。积极推进“美丽街区”景观道路提升,推动户外招牌精致化、轻质化、多元化,将凯田路成功打造为长宁区首条户外招牌备案全覆盖道路,新华路、番禺路被评为市户外招牌特色道路。持续优化“一网统管”功能,建立网格主动监督、热线被动受理、AI自动感知的城市运行调度指挥平台,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地全区首个“装修垃圾自行走智能收集箱”,探索形成装修(大件)垃圾清运新模式。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包保督导工作,守护居民“舌尖上的安全”。发布《物业集粹·新华路街道住宅小区在管物业清册》,成立“新城视·心诚治”物业服务闪送中心,引导物业服务主体诚信经营,推动物业服务行业正向发展。

(二)居民区治理水平不断优化。进一步落实居民区组织减负相关要求,健全完善为基层减负工作常态化机制,全面完成居民区精简出具证明与挂牌标识工作。持续完善居委会督导工作,夯实基础党务、基础居务、自治管理等工作内容。组织开展“社区云”2.0版推广与培训,引导基层干部用好线上服务功能,有效提高居民家庭上云率和居社互动指数。积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7个居民区获评长宁区首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示范社区”。举办“党建引领物业管理”系列培训以及线上知识答题,更新推广《业主委员会工作手册》,试点开展业委会规范化建设和评估工作,完成业委会组建(换届)共21家。

(三)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成功举办首届新华·社区营造大会,发布《社区营造的新华实践》手册,输出社区营造经验做法和创新机制。持续推进新华·社区营造中心迭代升级,推动空间的可持续运营模式,举办各类活动600余场,接待来访8000人次,初步实现空间自我造血的良性运营。启动“人人营造师”计划,成功实施“睦邻花园”、“绿枝归根”、“宠物友好”等8个居民区治理项目。聚焦社区治理最小单元,开展“美好楼组”创建工作,有效激发楼组自治活力,培育居民自治骨干,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美好楼组”典型。持续深化“五社联动”机制,建成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新华·社创园”,实施社会组织“五大助力行动”,构建多元参与的公益生态圈。

五、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安全发展工作保持力度

(一)管控化解并举,社会稳定抓出新成效。全力做好重要节点、重点部位安保维稳工作,持续加强应急值守,发挥平安志愿者巡逻守护作用,织密社区安全网络。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化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全面收集情况信息并主动介入研判,每月召开社区治理和信访工作联席会议,进行逐一排查、分类梳理、集中化解。整合司法所、派出所与律师事务所等基层法治力量,全面实行“三所联动”机制,倾听群众诉求,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二)细化监管流程,公共安全提升新高度。做实“1+3+17”社区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管理体系。坚持问患、问责、问效并举,督查生产经营单位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制度,将监管有效覆盖到安全生产隐患监管的盲区、安全监管职能交叉重叠的领域,确保照单履职,照单尽责,照单追责。以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有效成果为目标,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年开具安全生产检查单362份、安全生产复查意见书191份、消防安全检查单1675份,累计督促整改安全隐患2980处,对辖区内192家限额以下建筑工程进行备案监管。持续做好安全主题宣传,组织开展各类安全培训教育32场、受益2000余人次。

(三)聚力法治保障,服务发展彰显新作为。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办案,持续加大执法监督,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强化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建立日常行政执法沟通机制,开展2起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紧密围绕“八五”普法,坚持把法治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形成具有新华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布局,有效夯实基层法治基础。开展群众性普法活动8次,接受现场、线上各类咨询900余人次。巩固“街道-居委-楼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作用,持续优化居委会法律顾问的配备管理。公共法律服务站接待咨询98批172人次,律师参与居民区纠纷调解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