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路街道2024年工作要点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新华路街道办事处
  • 发布日期:2024-02-28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华路街道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四力四城”,深耕“人文新华 花园社区”目标愿景,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用新华生动实践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社区样本。

一、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

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和放大经济向稳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构筑经济发展优势。持续提升新华·中央活动区核心功能,不断推动风貌街区、时尚园区、活力社区、商务办公区深度融合,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持续释放宜商品牌效应,强化区域整体形象宣传推介,协调推动上生新所(二期)、融侨中心等项目建设,做好新入市载体的产业导入和项目集聚。积极发挥全国“四好”商会作用,发布“商会服务联盟卡”,实现会员企业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放大以服务凝聚企业、以企业集聚企业的作用。全力推动招商稳商工作。充分用好市、区各类产业政策,更好推动各类政策落地落细、精准滴灌,开展跟踪问效和项目储备,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抓牢招商引资“生命线”,进一步优化“1+8+4”联合招商模式,拓展信息来源、丰富信息渠道,充分挖掘重点企业系的潜力,发挥龙头企业的“磁吸效应”,把分散在不同地区的下属企业、关联企业汇聚整合起来、吸引进来。发挥辖区楼宇平台载体作用,通过源头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实现以楼聚产、以产兴城,提升楼宇经济贡献。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强企业走访联系,优化“领导带队、街镇组队、四方合力、科技助力”的楼宇服务机制,完善“一楼一档”“一企一档”精准服务,助力企业更好发展。准确掌握楼宇运营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企业问题实时跟踪和督办解决,实现项目全流程追溯、全周期服务。动态调整营商服务清单、企业诉求清单、街区资源清单,持续优化区域综合配套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员工感受“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成果。

二、用情办好惠民实事,持续增强宜居吸引力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居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居民,持续滚动实施第二轮“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行动规划项目,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焕新百年新华路。围绕新华路筑路100周年,大力实施“百年新华”街区焕新行动,深化青年社会创新实验室建设以及沿街环境整体更新升级。注重将宜居和文旅进行有机结合,组织社区多元力量围绕“百年新华”发起社区议题,并支持推动转化为社区行动落地,为新华路赋予更深层的文化内涵。打造宜居新家园。持续推动番禺路217弄“两旧一村”改造项目,做好居民搬迁保障服务工作,加快推进项目进程。继续推进“精品小区”建设,做好新开工小区准备工作,加速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做好华山花苑、平武小区地下空间以及2个生境花园的日常运营工作,完善居民区活动室便民服务功能建设。分批次为消防设施设备薄弱的老旧小区配齐基础灭火设施,落实巡查责任制和日常运维,强化社区微型消防站的实战化能力。织密民生保障网。加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街道综合体+家门口服务站点”两级养老体系,强化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枢纽”作用,优化实施“老吾老计划”“金色晚霞”“老伙伴志愿者”等特色项目,保质保量完成40户适老化改造,新增1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1个社区食堂、1个助餐点。积极筹办爱心寒托班、爱心暑托班,开展青年宣讲、知识竞赛、红色寻访等活动,打造青年喜爱的休闲空间。持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优化“i百联一刻钟生活圈”小程序,加快智慧菜市场建设,进一步提升消费网点的经营品质和服务能级。

三、做深做实精细管理,持续增强居民向心力

坚持从居民需求和社区治理突出问题出发,健全长效机制,创新社会治理,走出社区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加强精细治理能级。建立城市运行一体化管理工作机制,强化部门会商议事、信息双向推送、数据共建共享等联动内容,将街道城运中心打造成为“信息、指挥、联动、协调”四个中心合一的综合平台。持续完善“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处置机制,加强人员专业化培训,探索建立数据分析库、智慧热线,不断提高工单的解决率和满意度。推动街区环境品质提升,协调推进番禺路南段信息合杆工程,幸福路、平武路、昭化东路等道路架空线入地工程。巩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严格落实“林长制”,提升社区生态环境质量。坚持执法、管理、服务同步推进,加大对重点区域整治力度,拓展非现场执法功能,助力文明城区长效管理工作落细落实。全面夯实基层治理。完善居民区微网格运行机制,明确微网格组织设置、工作队伍、工作职责和制度等,建立资源统筹、人员下沉、力量联动的运作模式。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社区建设,推动建设“一居一特”,形成一批居民区自治工作品牌。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工作要求,建立街道级基层减负监测点,全面推广使用“社区云”,提升数字化赋能社区治理。深入开展“四百”大走访,压实走访任务、明确走访要求、检验走访成效,让居民区干部真正化“脚力”为“能力”,走出工作实效、走出精神作风。抓实居委会督导工作,推动基层党建与社区自治工作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居民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树立多元治理样板。强化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枢纽型平台作用,支持举办第二届新华·社区营造大会,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社会群体参与的赋能支持体系与项目参与路径。以启动“新华·社创园”为契机,推动“五社联动”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完善“美好楼组”建设机制,编制创建指导手册,推出一批典型楼组与自治达人,进一步激发社区自治力量。发挥居民区党组织对业委会的引导作用,强化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运作机制和“四位一体”联席会议制度,推广居民区业委会自治联盟模式,组建街道业委会主任沙龙,加强业委会相关业务知识培训。

四、筑牢安全防护网络,持续增强应急战斗力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提升风险预警防范化解能力,构建社区安全常态化管控和应急保障体系,坚决筑牢社区安全屏障。坚持以强基固本为支撑。以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不断优化以基层为中心的治理结构,以优化社会面智能安防布局应用为发力点,推出一批平安民生实事,着力构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社区安防生态闭环。依托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强化社会面整体防控,推广“平安屋”建设,完善平安志愿服务机制,织密社区群防群治的“大网”。推进住宅小区群租综合治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等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工作,扎实开展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专项行动。坚持以防范风险为重点。坚持“三管三必须”,织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巩固提升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效果,进一步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管理体系。紧盯消防、燃气、建筑施工、地下空间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滚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持续动态更新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建设更加具有韧性的安全社区。持续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的安保维稳工作。坚持以法治建设为保障。统筹整合基层法治服务力量,健全“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大力优化营商服务法治环境。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大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宣传教育,拓展法治文化阵地版图。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事项下沉各项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单位执法工作的指导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