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路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新华路街道办事处
  • 发布日期:2022-01-21

2021年是“十五”规划开局之年,新华路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长宁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圆满完成本年度180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推动经济有序发展

(一)构建招商营商机制。多维度拓宽各类资源平台,加强与银行、商协会、金融机构联盟服务,做深做实新华·中央活动区品牌创新探索行政+市场主体合作模式,以平台服务为目标长宁区富能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上海长宁中德产业中心等合作,不断精细优化企业服务工作,成为企业的“知心人”、“合伙人”、“领路人”完成中介签约21家,中介介绍招商信息90条,中介完成招商30家。

    (二)打造服务经济格局。构建“网格化+固定式”营商服务机制,形成由班子领导牵头,将全街道的54幢楼宇(园区)按照东、中、西网格划分,每个网格配置“1+1+1+X”工作力量,即:1个班子领导+1个营商专员+1个招商专员。X即:街道党员工作人员、街道居民区联络员、楼宇物业经理等。坚持招商营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晰条块工作岗位和职责。 

    二、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优化环境品质面貌

(一)街区环境风貌显著提升。完成“15分钟美好社区生活圈”第一轮试点建设,配备生活所需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实现公共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在今年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新华路街道作为全市重点样本社区,以“美好新华为策展主题,以新华社区为沉浸式展场,集中展示了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城市更新、社区服务设施、老旧小区修缮和公共环境提升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注入公共艺术、展览展示以及丰富的共商共绘共评活动,吸引了大批公众来到社区深度体验,全面展现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行动的实践过程和丰富成果。

    (二)居民生活条件持续优化。以切实改善居住环境为目标,完成梅安小区等6个小区8.5万平米精品小区建设,完成延安西路970弄91号32户居民非成套改造工程。指导完成33个楼栋加装电梯签约,其中6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另有5台正在施工,8台正在审批,并完成辖区首个部队小区加梯工作。完成长宁区首个红十字协会总站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经济、专业的基础医疗卫生服务。完成楼道粉刷、大树整修、车棚改造、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民心实事“家门口”工程26处,受益小区19个,受益居民逾万人。    

    (三)各类顽症问题综合治理。拆除各类存量违法建筑20处计5732.2平米,切实巩固无违村居(街镇)创建成果。组织专门队伍就辖区主要道路沿线共享单车和非机动车停放情况进行巡查,并督促共享单车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无序停放车辆进行集中整治,年均清理近2000辆,有效控制辖区内共享单车数量。通过“四同、四包、四每”机制落实104个小区143处垃圾箱房的日常管理,建立“一地一档”拆违垃圾管理档案,累计清运拆违建筑垃圾达到1241吨,提升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巩固提升垃圾分类减量示范街道创建成果。扎实推进排水、排气、固体废物等环境保护工作,整改了一批噪音、扬尘、垃圾清运等问题。巩固番禺路222弄/定西路710弄,新华路569弄等街坊通道社会化管理试点工作成效,实现道路毛细血管畅通。

三、突出重点多元保障,优化公共服务能级

    (一)满足百姓需求,提升幸福指数。充分应用数字技术,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载体,建立“五个一智慧养老数字化平台开通“新华老通”微信小程序,设置政策咨询、老年福利、生活服务、助餐服务、认知症网上自测、长者公益等热门版块,打造新华智慧养老新高地,并获评2021年上海市智慧养老应用场景优秀案例3个“物业+养老”服务站正式投入运营,完成适老化改造92户,安装“孝智通”防跌倒报警装置25户,完成48户家庭无障碍改造,其中家庭综合改造3户,室内无障碍扶手和通道10户,手动升降式晾衣架25户,电动窗帘10户。居家养护服务人次累计为468人次,补贴51.67万元。制定实施基于数字化干预的第二期认知症友好社区建设方案。持续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推进退役军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开展各类关爱老兵主题活动6次

    (二)深化文化品牌,丰富文化内涵。成功举办“法华新韵,红色传承”第十六届法华牡丹节暨精神文明开幕式及系列活动。举办“听民乐、过大年”上海沪剧院折子戏专场为留沪人士送温暖。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文化活动154场、人次12000,团队活动4000场(包括居民区团队)、人次19000(包括居民区团队)。“法华牡丹节”抖音机构账号粉丝达500余人,获赞20110次,发布近90个短视频,充分利用时兴媒体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为文化品牌注入了新鲜活力。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共配送20余场科普活动,辐射老、中青三类人群。做好2021年度市级公共体育配送点单工作安排,共配送57多场体育课程。

    四、激发社会治理活力,完善自治共治格局

(一)夯实基层政权建设。圆满完成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产生了1848名居民代表,985名居民小组长,选民登记率达98.3%,选举当日选民参选率达97.4%,本次选举同样产生居委会成员93名,属地率达100%,坐班率达78.5%。指导居委会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充分发挥居民代表的民主监督作用。开展居委会社工督导工作,继续推进社区“绣工锻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居委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准完成15家业主大会、业委会的组建、改选工作,积极调处部分存在业委会与物业、业主间的矛盾问题。依托蓉之林物业咨询工作室,到居民区开展业委会工作实务知识巡讲。

(二)加强治理品牌建设。以延伸拓展社区治理公共空间打造为主线,制定“五yue新华”项目实施推进表及任务分解表,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力量参与青中心的整体规划,打造新华里巷市民中心。对社区中的老洋房、售后公房、普通商品房三个重点小区类型,制定街道社区分类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不同类型小区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探索分类治理机制,持续提升社区治理的“绣花”功夫先后打造老洋房小区自治线路售后公房小区自治线路商品房小区自治线路弄堂自治共治线路4条自治线路。以华山花苑小区、外国弄堂为试点,增设智能停车、垃圾分类监测、居家安全监测等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打造数字化治理示范小区。完成长宁区百名治理达人的申报工作,共有7人被评为长宁区百名治理达人。

(三)深化多元共治模式。完成陈家巷华山花苑东镇恒力公寓、红庄申新花苑、梅安梅泉别墅及敬老邨微更新项目,打造泰安居委会生境花园。对2022年居委会申报的“微项目、微治理”开展路演展示活动,经过专家评审、科室讨论,初步确定“微项目、微治理”12个。不断加强社区共治平台运作,建立社区代表大会代表意见随机回访机制,推动及时高效做好代表意见办理和反馈工作。做好辖区68家社会组织的指导和服务工作,指导完成2020年社会组织年检工作,提升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开展“益享新华”培训会3次,不断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组建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制定并通过《“暖心”专项基金管理制度》。

    五、全力守牢安全底线扎实推进平安建设

   (一)加快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全面整合“人、事、地、物、情、组织”六大要素,对新华路569弄、云阳路34弄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维护更新,并对现有治安监控盲区进行查遗补漏。持续推进256扇防盗门智能云门禁的升级、开通工作,实现了辖区内100%小区入民宅盗窃零发案。1300余名平安志愿者参与社区群防群治工作,全年累计提供服务超过17000小时。开展“平安宣传月”、“国家安全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宣传月”等各类安全宣传主题活动42场,指导各居民区微型消防站、驻街单位开展实战演练17场,张贴各类宣传海报6000张,发放手册、宣传品3000份,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平安建设的良好氛围。在46个住宅小区新增非机动车智能充电位1003个,完成7处非机动车棚智能化改造,为63处车棚增配悬挂式干粉灭火器193具,3处车棚加装简易喷淋和声光报警装置,逐步建设配备“智能充电、智能门禁、智慧消防、视频监控”四重保障的无人化管理车棚。陆续推进老旧小区基础消防设施设备配置和维护工作,为127个门栋配置灭火器770具、灭火器箱385个;对32处老旧洋房简易喷淋系统进行维护。

(二)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与辖区重点企业、沿街商铺签订安全生产告知承诺书892份,督促10家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对351家限额以下建筑工程进行备案和监管。开展安全生产检查577家次,消防安全检查2708家次,累计督促整改安全隐患2967处紧盯电动自行车、群租、工贸行业、非法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等事故突出领域,开展各类专项行动65次,整治住宅小区群租100户,拆除超标床位682张,违规隔断23处,对7处较为严重的飞线充电现象采取集中整治,累计拆除非法卫星锅562个。

   (三)有效推进基层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对各类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落实重点人员分级分类教育稳控措施,依托1个社会心里服务工作站,3个常设咨询点,17个居民区心理健康服务点的实体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网络,筑牢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社会心理防线”。累计管理社区服刑人员13名,安帮人员120名;依法宣告15人次;完成审前调查13份;社区戒毒19人全部在控,戒毒执行率100%;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开展集中教育10次83人次,个别教育114人次。拓展法治文化阵地版图,打造华政附中和华山花苑两个普法阵地,完善街道、居委、楼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结对”律师接待各类咨询累计106件221人次,各居委法律顾问共接待居民329人次开展各类群众性普法活动12次,受益社区居民、单位员工逾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