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
长宁区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做好专项资金资助社会力量参与对口支援公益项目申报
根据《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专项资金资助社会力量参与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要求,长宁区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做好专项资金资助社会力量参与对口支援公益项目申报工作,目前经申报并成功通过市审核的共有3家社会组织的4个公益项目,分别为:上海华阳社区华恩爱心志愿服务社“绣红计划---非遗新生代”项目、上海极智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少年中国’公益电影边疆行”项目、上海杉树公益基金会“云南对口支援助学计划”和“云南普洱地区杉树高中助学”项目。
长宁区卫健委赴红河州三县开展送医下乡活动
7月19日至23日,由区卫健委副主任张戎带队,区属5家二三级医疗机构共8名医务工作者组成的长宁区第四批援滇医疗队和第二批上海市同仁医院云南金平分院托管共建管理团队出发赴红河州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开展新一轮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建对口帮扶工作。此次援滇工作仍坚持以开展智力帮扶,助力“造血”工作为主旨,持续推进医疗援建工作。
根据对口地区需求,新一批医疗队由同仁医院普外科苏明琪、内窥镜室褚以忞、神经内科王向明、护理部叶燕;光华医院放射科石洁;长妇幼妇保科程诗洋;天山中医医院中医外科邢佳莉;精卫中心老年一科王成蕾8位医务人员组成。“将优质的医疗技术带给边疆人民,为他们解决身体上的痛苦是我们的心愿;为边疆人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为他们‘授之以渔’是我们的目标。”援滇医疗队队长石洁说出了所有队员的心声。
长宁区对口帮扶红河州金平县已有20余年历史,获得了优秀的口碑。在云南,长宁医疗队开展义诊、救治疑难杂症、为当地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从“输血”到“造血”,在减少当地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推进健康云南工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赴金平县调研考察
8月8日至13日,仙霞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高峥率调研组赴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调研考察。调研组先后深入到马鞍底乡地西北村委会火龙果种植基地、鸡窝寨古树茶种植基地、滮水岩村,金河镇枯岔河村姬松茸种植基地,勐拉镇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就产业发展、旅游资源、沪滇合作项目进行考察调研。
在与金平县的携手兴乡村座谈会上,高峥同志表示仙霞新村街道将一如既往帮扶、支持金平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希望双方继续加强交流合作,深化推进双方村企帮扶、政企联动,真心、真情、真意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调动社会帮扶力量,做好东西部协作工作,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劳务输出、人才培训等方面作出长宁人应有的贡献。
期间,还进行了2021年携手奔小康结对帮扶签约仪式及捐赠仪式,仙霞新村街道与大寨、沙依坡、勐桥、马鞍底4个结对乡镇签订携手奔小康协议;中华供销合作总社云南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与县供销联社签订科技助农协议;上海亨井联接件有限公司与县人社局签订就业扶贫定向招聘协议。捐赠仪式上,仙霞新村街道和企业代表为4个结对乡镇及县乡村振兴局捐赠共计73万元,用于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产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
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积极对接消费帮扶工作
8月3日,为切实拓宽消费帮扶途径,做大做强产业帮扶文章,程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海生、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游雁走访调研“彩云啡”云南小粒咖啡体验中心和消费帮扶窗口,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
彩云之南长期致力于云南咖啡产业扶贫模式,尤其在去年团队考察云南后,在保山规划了千亩的咖啡种植园,让对口地区的咖农参与种植,并与国内外专业咖啡人共同合作提高咖啡豆的品质,力争从根本上扶持云南咖啡的发展。
街道领导对企业的产业发展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着眼于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云南省红河州是长宁区对口帮扶地区,街道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同云南省红河州对口县的结对帮扶工作。今后将以此为契机,为企业发展经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依托街道的企业服务平台,强化企业互联互助,组织呼吁更多辖区企业支持云南咖啡的宣传采购。此外,将进一步加强同区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大对扶贫产业相关企业的关注扶持力度,搭设更多政企合作交流的渠道,力争推动更多的云南咖啡走进长宁、走进上海。
【前方工作】
援滇干部联络组红河州小组召开工作会议
7月8日上午,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红河州小组在蒙自召开工作会议暨临时党支部会议。会议由红河小组组长、临时党支部书记马骥主持,州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徐大全、红河小组全体组员参加。
会上由马骥同志传达上级有关党建工作精神和业务工作要求,各县汇报了工作开展情况,徐大全同志通报了沪滇协作近期有关事项。最后,马骥同志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现阶段任务目标,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压实工作责任,认真履行职责,高效推动各项对口协作工作。二要加快项目推进。要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局和省州要求,始终保持高位推进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实施,将上海的真金白银转换为对红河州人民群众的真心实意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帮扶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要切实抓好党建。要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建为引领,促进业务全面发展。
会前,临时党支部委员召开了临时党支部委员会议,就落实联络组党建工作提示要求和支部党建工作进行了研究布置。
援滇干部联络组红河州小组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7月18日,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红河州小组临时党支部专程前往位于蒙自市查尼皮的中共云南省一大会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小组党员一同参观了中共云南省一大纪念馆和旧址,共同回顾了中共云南组织召开第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的艰辛历史,并重温了入党誓词。
参观活动后,红河联络小组组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马骥给支部党员上了党课,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如何继续深入扎实地做好沪滇协作各项工作与支部成员进行了学习交流。
红河州小组的党员已挂职满两年,值此挂职两周年之际,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的方式,庆祝自己投身援滇工作两周年,通过缅怀和学习党的光荣历史,检视和锤炼政治品格,勉励和激发内在动力,不待扬鞭奋蹄,在剩余的挂职期内,圆满顺利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不负党组织和家乡人民的期望和托付,为早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援滇干部联络组红河州小组赴绿春县调研沪滇协作项目
为进一步推动年度沪滇协作项目实施,近日,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红河州小组组长、红河州政府副秘书长马骥带队赴绿春县实地调研,并就绿春县沪滇协作项目推进与绿春县委书记龙刚、县委副书记吴伟弘、副县长张云,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交流。调研组先后实地查看了大兴镇规洞村乡村产业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红河州医学隔离点建设示范项目和绿春县中草药精加工建设等项目,并召开座谈会听取绿春县相关推进工作情况报告。
马骥同志充分肯定绿春县为2021年沪滇协作项目推进所做的工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要求:一要提高认识。今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沪滇协作工作全面融入绿春县全面乡村振兴发展大局。二要有序推进。资金项目是沪滇协作重要的抓手和载体,要按照上海市合作交流办和省州乡村振兴部门的统一要求,加快推进各项目实施,争取尽快完工、尽快见效。三要确保规范。要严格落实《上海市对口支援云南省项目管理办法》和省州县关于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从项目设立、招投标到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加强监管,确保合法合规。
长宁区援绿春干部人才团队立足岗位扎实开展
学史教育喜迎党的100周年华诞
近日,上海援绿春干部人才团队组织开展了以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为民实践等系列活动,喜迎党的100周年华诞。绿春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晓峰和全体上海援绿干部人才共11人参加。
一是组织学习教育。组织上海援绿干部人才到绿春县哈尼博物馆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认真观看哈尼博物馆的展品,上海援绿干部人才更加了解绿春县县情、民情和社会发展状况;在绿春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上海援绿干部人才认真听取基地讲解员讲解,驻足学习党的历任领导人关于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通过参观红黑两部分展板案例,从正反两面深刻体会到加强党建教育、防腐拒变的重要性。在展示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风采的展板前,大家被一个个英雄人物、一件件感人事迹所打动,特别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扶贫院士”朱有勇、时代楷模黄文秀等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激励着每一位参观的同志。
二是开展送医下乡和义务支教活动。发动上海援绿团队医疗队在大寨社区组织开展义诊活动。援绿干部人才各司其职,干部和老师负责当地协调和现场组织,来自长宁区光华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6名医护人员在工作之余,分别开展影像、妇科、免疫、儿科、外科、心外等绿春常见疾病的初诊筛选,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反馈。义诊活动受到了大寨社区群众的热烈欢迎。上海援绿团队支教团队也分别开展了义务支教活动和义卖活动,为大山里的孩子送来了特殊的关爱。
三是重温入党誓词。在绿春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绿春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晓峰带领上海援绿干部人才团队党员同志进行宣誓仪式,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激发奋进力量,为做好东西部协作、助力绿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拓展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力量。
绿春县热烈欢送到期长宁区援绿医生
绿春县组织各种活动热烈欢送即将到期的长宁区援绿医生刘秀华和王春春老师。一是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晓峰,县乡村振兴局领导、上海援滇干部人才参加,以座谈的形式回顾两位医生在绿春的工作和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对两位医生的感激之情。二是颁发荣誉证书和锦旗,以县乡村振兴局和县卫健局的名义,向两位援绿医生颁发“最佳援滇医生”证书,并送上“千里援滇大爱无疆”的锦旗,激励两位医生以其他形式继续为绿春医疗事业奉献力量。三是组织开展事迹宣传,邀请绿春县融媒体中心,分别采访汇编两位援绿医生先进事迹,以专刊的形式分别在融媒体公众号进行了宣传。该两篇信息分别被上海合作交流和沪滇协作公众号选录,展现“长宁力量”,体现“长宁温度”,讲好“长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