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文旅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 发布日期:2024-07-05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长宁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区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心工作,聚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实现长宁文化和旅游事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长宁文化品牌,助力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助力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一、2024年上半年重点工作

(一)持续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成果,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精神共富

1.夯实设施布局,提升服务品质。一是进一步提升区、街镇、居民区三级文化设施服务能级。完成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一楼空间改造。落实市政府事实项目,上半年已推出3家儿童友好型城市阅读新空间,制定长宁区居民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功能提升指导意见,夯实第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二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1-5月累计配送并指导开展全区各类公共文化活动21430场次,指导群众文化团队5725场次,开展公共文化培训3492场次。区图书馆馆累计接待读者321616人次,外借图书305224册,借阅人次62540人,新办证1376张,服务台咨询121643人次,举办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展览、培训等80场,总参与人次247389人次。全面启动上海市民文化节长宁区活动,开展文化馆、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申报14家机构作为“社会大美育课堂”,开展培训340场,开展春季市民艺术夜校,截止目前开展培训400场。三是与浙江省嘉兴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协商第四届长三角公共文化示范区合作机制大会及主题论坛相关内容。

2.丰富内容内涵,推动精神共富。一是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推进“智慧图书馆先行馆试点”和“数字文化馆试点”工作,完成新页书房·艺术主题馆建设,正式对外开放。结合愚园路城市更新计划,启动新页书房·亲子科普主题馆建设。积极对接区内企业探索公共文化阵地社会化运营新模式。开展线上品牌项目“美好时光长桌派”1期,在多个平台收获总浏览量约18万人次。二是提升群众文艺创作能级,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成功推出原创沪剧大戏《同舟》,获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站刊发。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重要主题,创作舞蹈、音乐等7个原创作品参与上海市“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三是加强文化类社会组织监管,上半年走访24家次,出台关于《长宁区加强文化旅游类社会组织管理相关办法》。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长宁区图书馆积极开展文旅志愿者服务活动169次。落实市文旅局与广西省文旅厅相关要求,对接柳州市文旅局拟于6月开展“春雨工程”文化旅游志愿服务项目。

(二)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区域文化影响力

1.加强文商旅体融合,优化消费供给。一是完成2023年度文化发展资金项目审计工作。完成长宁文化专项基金兑付,邀请上海歌舞团参与“曼舞长宁”舞蹈艺术推广季。二是利用社会力量运营“虹桥文旅荟”项目,依托全球住宿业博览会平台,成功举办春季主题沙龙活动,搭建酒店住宿、旅游服务、人力资源、银行、律所对接服务平台,增强入驻企业凝聚力。三是积极配合长宁区女子半马赛事,推出“看美展、乐观影、优惠住、公园游”等文商旅绿融合活动,促进区域消费。完成2024年度区级“家门口好去处”评选活动,推荐中山公园市民园艺中心等10处申报上海市“家门口好去处”评审。指导愚园路艺术街区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新华电影休闲街区创建上海市旅游休闲街区,进一步推动文旅资源融合。

2.打造“最虹桥”文化品牌,深化文旅造节。一是举办第六届“上海之春”手风琴艺术节暨上海国际手风琴艺术周活动,来自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新西兰、波黑等9个国家和地区国际顶尖艺术家们以及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表演者为长宁社区、学校、街头带来13场高水平演出,并辐射奉贤、宁波等五个新城及长三角地区。二是开展2024年长宁读书节,以“悦读长宁 书香四季”为主题,联动10家街镇图书馆,开展50余场阅读推广活动。依托愚园电台与阿基米德APP等开展“今夜,我们读好书”特辑,举办“白相愚园路”主题活动暨《愚园路City Walk》新书发布会,讲述长宁故事。三是策划举办2024年咖啡文化节,以咖啡戏剧节、咖啡集市等活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节,助推文旅消费。围绕“中国旅游日”等主题开展“何以爱长宁”微旅行活动20次,进一步将文旅资源和产品供给向西部地区延伸。

(三)聚焦行业服务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文旅营商环境

1.推进文旅市场平安建设,压实责任落实。一是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度意识形态责任制清单》,加强对文旅系统行业重要节点、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导向引领与内容把关。1-5月完成行政许可受理305件,开展艺术展览等指导性服务22次,审核艺术作品2341件,配合开展电子屏贴码1500余个,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是落实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长宁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文旅行业系统实施子方案(2024—2026年)》等文件,推进区内293家文旅单位签订《长宁区安全生产告知承诺书》。1-5月共检查文旅场所1182家,出动检查人员1125人次,累计查出存在隐患单位263家,排查隐患501条。三是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演出市场内容监管智能系统,充分运用数字化监管平台,做好人技同防,确保文化旅游市场平安有序。

2.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1-5月新增落地企业3家,重点项目2个。二是提升旅游投诉中心服务质量,1-5月收到各类旅游投诉13967件,已处理13198件,办结率95%。与携程系华程西南旅行社等建立长效协同机制,做好服务和统计工作,落实稳增长要求,进一步净化旅游市场环境。三是提升法治政府建设,1-5月开展执法检查195次,检查场所1045家次,立案处罚28起,行政罚没款9.2万余元,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267件。加强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等。四是召开长宁区旅游统计和安全工作会议、区文化市场联合工作会议、区文博、文旅行业安全工作和市场管理工作会及文旅市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培训等,吸纳新成员,加强旅游安全风险防范,指导区内文化市场新业态规范发展。

(四)传承赓续城区文脉,加强文物和非遗产保护与利用

1.加强文物保护,推动活化利用。一是全面启动长宁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区内圣约翰大学建筑群、上钢十厂冷轧带钢车间旧址、王伯群故居、《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等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余幢建筑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二是会同区规资局拟定区级文物保护建筑控制地带相关文件,拟于6月对外公示草案。进一步规范区内文物保护相关制度,夯实区内文物保护体系建设。加强常态化巡查,在区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试点电子化巡查检查,完成数字文保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三是持续推动长宁海派城市考古,依托文博宣传月的节点,开展18场活动,探索“建筑可阅读”“+旅游”“+文化”,扩大微旅行线路吸引力和覆盖面,展现城区文旅形象。

2.夯实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深化活态传承。一是推出长宁沪剧团原创沪剧《同舟》正式对外公演,讲述长宁区基层治理故事,以身边人、身边事演绎“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二是继续做好非遗普查保护工作传统美术“上海丝绣”、“蛋雕”、民俗“文人香道”、传统医药“针灸疗法(马氏面瘫疗法)”等4项入选上海市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与天山中医院合作,开设“非遗中医主题书房”,将非遗与阅读相结合,覆盖更多人群。三是结合文化和旅游部“沉浸城市故事会试点”,优化非遗保护中心功能,积极开展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1-5月开展“非遗在社区”“非遗在校园”“非遗进商圈”等活动258场次,进一步推动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和传承。长宁区“昆曲种子计划”“文人香道”项目以及新泾镇社区文化事务中心、天山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获评2024-2026年度上海市“非遗在社区”示范项目和示范点。

二、2024年度下半工作计划

(一)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一是继续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市阅读新空间实现街镇全覆盖。启动“新页书房·亲子科普书房”建设,推出一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位,迎接第六批全国文化馆评估工作,继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四级网络。二是继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公共文化内容供给工作。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全龄、全时、全域。继续开展“社会大美育计划”,指导专业文化艺术机构办好“社会大美育课堂”,继续办好秋季“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三是落实文旅部和市文旅局关于“春雨工程”边疆行项目,与广西柳州市开展图书捐赠、文艺团队交流、艺术展览、文旅推广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四是联合浙江省嘉兴市开展第四届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合作机制大会。

(二)持续加强文旅深度融合,开展各类品牌文化活动。一是进一步深化长宁四大文化品牌。以“舞动长宁”为主题,开展上海市民舞蹈大赛暨长三角广场舞大赛决赛及展演。继续开展虹桥国际草地音乐节,深化“最虹桥”文化旅游购物节活动品牌,继续支持扬子江啤酒节,开展“何以爱长宁”微旅行等,结合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节庆活动,营造城区文化氛围。二是推动“旅游+”建设,促进文旅消费潜力。进一步加强《关于进一步推进长宁区文化和旅游繁荣发展的若干政策》宣讲,完成2023年度政策兑付,开展2024年度文化和旅游资金申报。三是开展“虹桥文旅荟”秋季沙龙活动,为区内文旅企业搭建全产业链交流共享平台,助力企业发展。四是探索助力虹桥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力争文旅元宇宙项目在长宁落地。

(三)加强文化和旅游行业服务与监管。一是召开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宣传培训会议,指导行业规范,提升服务质量。二是继续优化演出市场内容监管智能辅助系统,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完成文化市场综合监管试点工作。三是牵头召开进博会住宿行业保障培训会议,指导做好第七届进博会住宿行业服务质量保障。四是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完成目标任务。

(四)持续开展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利用。一是继续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发布5处区级文物保护建筑控制地带相关文件。二是完成数字文保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在区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试点电子化巡查检查,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三是结合上海旅游节等重点活动推动长宁海派城市考古,展现城区文旅形象。四是制定完成长宁区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管理办法,完善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申报、评审和保护机制。赴福建省、浙江省宁波市等开展原创沪剧《同舟》巡演工作。

(五)进一步推进文旅党建和人才培养。一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巡察整改要求,指导督促文旅系统各单位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党建工作提示与警示教育。二是围绕“制度建设、能力提升”主题,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制度,拟制定《关于进一步巩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推动精神文化共同富裕》系列制度文件。三是加强系统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开展全系统人员能力展示和才艺大比武,提升干部队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