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局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建设目标,以人民城市理论为指导,致力服务民生,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推动房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市区重点目标,全力推进各项民生实事工程
(一)攻坚克难,跑出加梯“加速度”,超额完成力争目标。
2021年目标为加装电梯新开185台以上,完工150台(力争目标开工400台)。全年新开工加装电梯423台,完工162台。形成了“五全一整”(“全覆盖征询、全资源调动、全方位指导、全过程管理、全要素维保”和“整小区推进”)的长宁工作模式。“可提取公积金优惠政策”在长宁首发试点。
(二)探索试点,在全市率先开展里弄房屋居住条件改善(卫生设施改造)。
2021年启动3.2万平方米,涉及岐山村、宏业花园等5个项目,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居民征询签约等程序后,实施改造卫生设施294间。此外,淮海中路1984弄同步叠加外部修缮,实施厨房间改造24个。
(三)打造精品,全年精品小区建设实现两个“100万”。
以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打造精品小区新版本,实现新开工110万平方米,结转项目完工120万平方米。
(四)全力推进,超额完成征收结转基地收尾市级目标。
市目标任务为2021年完成5幅结转征收基地收尾。2021年在拆基地12幅,完成7幅(结转6幅,新开1幅)。助推一纺机重点基地、古北路道路改建工程、北横通道等市、区重大工程。
二、租售并举,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一)公共租赁房完成筹措供应和床位供应目标。供应晨品公寓等公租房196套;供应宿舍型公租房床位579张。其中位于上生新所园区内的晨品公寓,结合周边建筑特点以及人才公寓功能需要进行设计,是城市更新的具体实践。
(二)市场化租赁住房完成供应房源和床位筹措目标。完成新增供应市场化租赁住房6个,1504套房源;筹措宿舍型市场化租赁住房项目2个,床位870张;新增975套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116套,市场化租赁住房859套)。
(三)共有产权房完成第九批次(2021年)共有产权房和第三批次(2021年)非沪籍共有产权房两个批次的选房工作。
(四) 廉租住房“应保尽保”。2895户符合享受廉租住房政策补贴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受益,核拨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支出约5370万元。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精神,全面落实房屋限购新政.严格贯彻落实《上海市公有住房差价交换办法》;完成晶苑等项目商品房价格审核,指导企业做好开盘认筹、摇号选房;有序推进虹康昭晖苑、中海宁熙苑销售网签、贷款政策衔接等;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和“群租”治理专项行动。完成“群租”整治1643户,8562张床位。
三、强化监管,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一)深化新时代“美丽家园”建设。拟定长宁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再动员再部署。
(二)加强行业党建引领。会同区委组织部评定5家“红色物业示范企业”和10个“红色物业示范特色小区”,形成示范引领效应。深化落实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完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体制机制。
(三)努力推进“质价相符”物业服务费协商机制。会同地区办、华阳街道、新长宁集团开展试点工作;制定《长宁区建立健全物业服务市场机制三年工作方案》、《住宅物业小区质价相符操作指引》,逐步形成有效的质价相符市场机制。
(四)强化物业服务企业监管。建立物业企业综合测评。加大监督检查和诚信记分处罚力度。业务培训7场。
(五)全力推进维修资金续筹。16个小区续筹资金入账。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不断提升综合性指标
(一)房管数字化转型工作。房屋全生命周期项目稳步推进,“数字房管”模块纳入“一网统管”,落实加装电梯全过程智慧管理,122台电梯数据发布上屏。智能监管,安装或部分安装优秀历史建筑智能监测设备1857个。成功创建全市首家区级单位“数字档案室”,提升档案数字化水平。“长宁房管”微信公众号上线,发布文章57篇,浏览量1.4万余次。
(二)房地产测绘和拆房工作。房产项目完成实测31件,33.5万平方米;预测7件,116.63万平方米。土地测绘项目54件,约24.3万平方米。新备案拆除工地13个,总面积约15.5万平方米;竣工工地13处。
(三)一门式和依法行政工作。一门式窗口共计受理396件,均按时办结。收到各类诉讼12件,除4件在审,无败诉。行政复议10件:3件当事人撤回,7件无纠错。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现房地产开发资质承诺告知制度
(四)意见提案办理、信访和热线办理工作
年内共受理各类信访件774件。两会期间共收到人大代表书面建议7件,办理结果均为解决采纳;政协提案13件,办理结果均为解决或采纳。办理市民热线3244件。
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长宁区房管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标对表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目标任务,围绕打造“四个之城”,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主线,聚焦住房民生工作,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宜居之城。
一、持续发力,推进加装电梯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2年我们趁势而上,持续发力,制定“长宁区加装电梯四阶段18个环节”工作指南,目标新开工400台,完工300台。
1.党建引领,推进多签约。街道、居委会要优化机制,配强力量,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意见征询通过率。重点在整小区加梯以及“零”加梯居委和小区“破冰”上下功夫。
2.优化流程,推动快开工。通过“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加强全过程管理,优化流程,加快审批,快开工、早建设。
3.加强监管,促进早竣工。加强代建单位和施工单位管理。强化加梯项目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发挥区属国有企业加梯主力军示范引领作用。
4.完善制度,后续有保障。制定《长宁区加装电梯后续管理指导意见》,指导各相关方明确后续维保责任要求。
二、攻坚克难,推动里弄房屋卫生设施改造实现新突破
按照“一年试点、三年计划、五年完成”目标滚动实施。在2021年试点基础上, 2022年排定16个项目,约5.18万平方米,约1200户。实施2.6万平方米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
1.明确改造原则。在保护历史风貌基础上,按照“不扩建、不抽户、不过渡、不破租赁关系和居民自愿协商一致”原则,“应改尽改”实施卫生设施改造。同步叠加外部修缮项目,“从里到外”改善居住环境。
2.选定改造方案。结合“分割改独用、新增变独用、整体提升、设施完善”四类改造方式,设计一卫一方案,开展三轮征询,由居民自行选定改造方案。
3.做好有序衔接。科学合理安排卫生设施改造、厨房改造与外部修缮有序衔接。
三、多措并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跨入新阶段
(一)围绕市政府下达我区“十四五”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15000套目标,整合资源,多渠道多方式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
1.结合我区“城市更新战略”,充分利用“征而不拆”“储而不拆”项目存量资源,在有条件区域改建筹措一批。
2.梳理现有存量、低效使用的商务楼、园区、宾馆等资源,通过相关项目转化筹措一批。
3.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引导市场化租赁房纳管筹措一批。
4.与规划资源部门协调,梳理边角料、低效、闲置土地资源,通过调规、增容等方式配建、新建筹措一批。
(二) 继续做好住房保障其他工作。
1.对符合条件的廉租住房租金配租申请家庭做到“应保尽保”,预计廉租新政后新申请户数将增加300户以上。
2.指导街镇开展我区第十批(2022年)本市户籍和第四批非本市户籍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相关工作,年内完成供应。
3.完成公租房项目供应124套目标任务并继续推进公租房成套、拆套及“一张床”房源的建设发展及筹措工作。
四、精益求精,促进精品小区建设展现新面貌
“十四五”期间以每年不低于100万的速度建设推进,2022年计划新开工约130万平方米。
1.精品打造,滚动推进。提升设计品质、体现区域特色、打造示范亮点、完善协调机制,推进精品小区建设尽早开工建设一批、冲刺收尾竣工一批、提前谋划布局一批。
2.精细管理,提升品质。创新工作模式、管理制度和项目内容,推动旧住房更新改造进一步提升。
3.精心共治,共建共享。推动精品小区建设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相结合,事前征询、事中监督、事后共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五、夯实基础,推进物业管理达到新水平
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美丽家园建设总抓手、总协调作用,聚焦重点难点项目,全面提升行业监管和服务水平。
1.推动监管由企业向行业转变。开展物业企业综合测评,拓展测评结果应用;加强业委会工作指导,重点加强业委会换届选举监督指导力度。
2.推动服务由底部向全部转变。全面推动“质价相符”,涵盖售后房、商品房,推动行业发展良性循环;逐步推广智慧物业,拓展物业管理智慧场景应用。
3.推动红色物业由形态向神态转变。加强党对物业行业的领导,继续创建一批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和红色业委会;推出一批红色惠民措施。
六、破解瓶颈,加快房屋征收获得新成效
1.继续推进结转征收基地的扫尾工作。继续推进一纺机公共绿地等重大项目基地征收进程。努力破解企事业单位征收瓶颈,促使早日签约。
2.稳妥有序推进新华社区卫生站等新开基地,程序上做到无缝衔接。并按规定做好征收基地的安全管理工作。
七、对标对表,房管综合性工作迈上新台阶
按照综合性指标要求,做好房管各项工作。做好预决算工作,提升资金执行率;继续落实“两张网”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推进信访联系率、按时办结率、市民热线处置各项指标有提升;加大宣传力度,做好“长宁房管”网站及“长宁房管”公众号建设。
2022年,我局将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居住更为安全、更有品质、更加幸福,助推长宁建设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宜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