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虹桥街道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虹桥街道办事处
  • 发布日期:2023-02-21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虹桥街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领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精神,紧紧围绕长宁“四力四城”总目标,发挥法治建设示范街镇作用,扎实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现将虹桥街道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及2023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统筹基层法治建设

一是党委推动领导、完善法治机制。2022年,虹桥街道基层法治建设工作在街道党委领导下稳步推进,法治建设委会议,总结了2021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情况和法治建设示范街镇创建成果,统筹部署了2022年工作任务。在落实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程上,街道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虹桥街道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办法》,为街道依法推进法制审核及案件集体审理做好了顶层设计。二是严格督促考核,带头组织学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严格落实依法履职、依法行政要求,将推进法治建设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将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街道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原原本本学的基础上,街道通过“虹动力”课堂开展“Hong讲堂.二十大.二十讲”系列活动,对二十大报告中依法治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章节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掀起了学习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三是坚持依法决策,遵循制度流程。街道严格执行司法所列席街道主任办公会制度,严格开展三重一大项目法治审核,审核各类法律合同200余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切实做到以法治引领决策部署。街道全面落实政务公开要求,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问题,坚实保障基层政府公信力。

(二)发扬法治特色,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一是发扬“基层民主法治”特色。2022年,虹桥街道积极建设古北市民中心上海人大研习实践基地和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实践基地两大平台,充分发挥其研习、实践、展示、辐射四大功能,收集、挖掘基层鲜活案例,共选出24个全过程人民民主社区治理范例,助力上海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建设。为了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渠道,街道以虹储、荣华两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引领,持续建设社区人大立法点、人大代表“家、站、点”、基层法治观察点、人民意见征集点、市民议事厅、党群服务站等载体,打造社区“基层民主法治”新场景。今年新设立的基层法治观察点,则是聚焦基层治理和基层法治建设,旨在将法治督察的“温度计”交到人民群众手中,目前街道已经设立了6个基层法治观察点,建设了一批法治观察员队伍,提交了2篇法治观察报告。二是发扬“国际社区”特色。街道立足社区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依托虹桥友谊联盟等平台,邀请海内外人士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持续发展社区外籍志愿者,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外籍信息员队伍,进一步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生动讲述中国民主故事。街道还依托第三届“3E三业”国际交流会,探索国际社区优质公共服务,助力打造高品质国际人才社区。三是做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2022年,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完成72部法律草案意见征集工作,归纳上报各类意见建议1906条,其中153条被采纳,推出了《虹桥故事——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录》《大城之基 民主之道》等优质范例。虹桥街道联系点以“重在参与、形式多元、质量第一”的立法意见征询原则和“民意广覆盖,流程全链条,信息全方位,联动聚合力,征询促发展,宣传接地气”的“虹桥六法”,形成了基层立法联系的“虹桥经验”,受到了全国人大高度评价。

(三)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运作效能

一是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法治审核。虹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挂牌一年多来,始终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至今无一例受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司法所切实履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定期开展执法检查。二是持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优化管理服务效能。为提供更好的“一网通办”服务,街道持续完善各类平台的数据交互能力,提升居民使用体验。通过设置“移动窗口”远程办便民服务点,让居民能在家门口“屏对屏”办理业务;通过“智能帮办5G Pad”,为特殊困难人群和企业开展帮办和个性化服务。在社区管理中,街道充分听取采纳居民意见,在加装电梯管理上,创新探索加装电梯全周期管理,依托“随申办”APP解决加装电梯一揽子事情,实现加装电梯“X天征询+100天建设+20年维保”管理模式;在人行道盲道改造中,充分吸收残障人士使用意见反馈,力求为困难人群创造友好环境。

(四)开展创新普法,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

一是开展多角度多维度普法。2022年是八五普法规划的第二年,虹桥街道通过深耕普法品牌建设,探索国际社区普法新模式。例如在未成年人保护宣传上,街道通过《未成年人保护法》立法征询反馈、宣传《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发布《未成年人潜在风险识别清单》等系列活动,从立法、普法、保护救济等多方面开展立体式普法。二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虹桥街道明确谁执法谁普法主体责任,拟定2022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和重点项目并予以公布,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定期开展综合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同时以上海市首届法治文化节为契机,将谁执法谁普法同法治营商服务相结合,针对楼宇需要推出了系列专题普法活动,助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三是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为了满足国际化社区多元的法律需求,街道依托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开展线上线下双语社区法律顾问服务。针对外籍人士高频咨询的法律问题,街道推出了“法治彩虹桥”系列双语普法微剧场,选摘《国际社区法律事务指引》电子书开展针对性普法,将公共法律服务中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普法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拓宽了涉外普法窗口。而在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征询进程中,街道依托社区法律顾问提供法治建议,开展社区普法讲座,让居民对被征询法律的理解更深入,进一步提高了立法征询的深度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自查,接受区委依法治区办法治督察,按照整改意见严格落实整改。班子成员严格遵纪守法,未发生违法违纪行为。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落实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虹桥街道荣获首批“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街道乡镇”;组织开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党内法规为主题的专题学习;全年未收到检察建议、司法建议;收到信访事项780件,均按时办结;收到涉及本单位行政诉讼1件,审结0件,无纠错情况;深入谋划街道“八五”普法工作,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年来,虹桥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行政程序有待进一步细化,增强操作性和规范性相统一。二是基层普法工作联动手段发挥作用不够,普法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能有待加强。在明年的工作中,虹桥街道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现有的不足和短板进行重点解决,切实保障法治政府建设立实立稳。

四、虹桥街道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3年,虹桥街道将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重点围绕长宁四力四城建设,数字化转型等,聚焦八五普法中期目标,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

2023年,虹桥街道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总指导,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严格依法依规决策,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上,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立法点辐射引领作用,形成多层次,多角度,配合紧密,充满活力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推动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二)严格依法行政,完善依法行政制度

虹桥街道将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重点强化队伍法治素质,进一步开展行政合规培训,严格把好依法行政关。街道要切实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认真落实行政机关出庭应诉制度,强化应诉能力培训,确保诉讼案件党政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

(三)深化基层法治建设,探索创新普法模式

虹桥街道将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法治观察点、人大代表“家、站、点”等载体,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探索基层法治建设新实践,让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在基层越发巩固。同时要结合“八五普法规划”要求,以“法治文化节”、“宪法宣传周”、“谁执法谁普法”等节点任务为抓手,开展系列特色普法活动,不断探索普法新模式,让“法治彩虹桥”的名片越擦越亮。